有些老人腎臟不好,骨骼也會變差。因為腎病可導致磷酸鹽水平偏高、維生素D水平偏低、鈣水平偏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偏高,四者均可彼此影響,進而導致骨骼問題,如腎性骨營養不良、腎性骨病、慢性腎臟病-骨礦物質代謝紊亂等。
疾病早期,患者骨骼問題通常不會表現出癥狀,但骨折幾率增加。隨著病情發展,因腎病而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可能出現骨骼、關節或肌肉疼痛、無力癥狀。若要確診,患者需進行血液檢查,以測定其中磷酸鹽、鈣、維生素D和甲狀旁腺激素的水平,且要定期復查這些指標。其他可能需要的檢查包括X線、骨密度測定、骨活檢等。
一般來說,治療腎病誘發的骨骼疾病,首先是降低磷酸鹽水平,包括飲食控制、服用藥物等。治療還可能包括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擬鈣劑,以及額外補鈣。這些治療通常有助于降低體內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但如果沒發揮作用,醫生可能建議手術切除甲狀旁腺。
一旦腎病引起骨骼損害,老人要“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放松心態,積極治療,保持機體鈣磷平衡。
(摘自《生命時報》文/富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