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華
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可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等表現,十分影響工作和生活。今天我簡單介紹一下腸炎的病因及治療,希望能給讀者朋友一點幫助。
腸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等,根據病原不同可分為:
病毒性腸炎 家中有寵物的人群易被小狗小貓身上的一些病毒所感染,如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細菌性腸炎 如大腸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其中以痢疾桿菌最常見,其次為空腸彎曲菌和沙門菌。
真菌性腸炎 一些常見的真菌如白念珠菌、藻狀菌、曲霉菌等也可導致腸炎的發生。
寄生蟲性腸炎 如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較為常見。
抗生素導致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腸炎還可分為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急性腸炎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其主要癥狀。慢性腸炎患者的病癥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輕者可有長時間、反復發作的腹痛,可伴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嚴重的會出現水樣便或黏液便。慢性腸炎患者常出現腹瀉或便秘的情況,輕者一天去三四次衛生間,嚴重者可能每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去一次衛生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果出現大便失禁的情況則更加尷尬。一些患者大便時有出血癥狀,這可能是因為直腸位置出現病變,叫做血性直腸炎。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早到醫院檢查,不可以為是痔瘡出血而忽視,一旦病變蔓延到了直腸以上的部位,患者還可能出現血性腹瀉的情況,十分痛苦。
根據引起腸道炎癥的病因不同,并發癥也會有所不同,并發癥主要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腸擴張、息肉增生或癌變等。
腸炎一般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實驗室進一步檢查確診。治療應根據病因、癥狀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患者出現嘔吐惡心、脫水等情況,可以根據輕重進行不同的治療:輕度脫水,嘔吐不嚴重的患者,可以口服補液保持身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如碳酸氫鈉、氯化鉀或糖水;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一般的病毒性腸炎不需病原治療,只需注意休息、健康飲食,便能逐漸恢復。細菌性腸炎應根據細菌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抗菌藥物,如慶大霉素、吡哌酸、復方新諾明等可以治療痢疾桿菌引起的腸炎;四環素、氯霉素、紅霉素等可以治療空腸彎曲菌引起的腸道炎癥;滅滴靈適用于滴蟲或阿米巴痢疾等引起的腸炎。針對真菌性腸炎,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霉素B治療。
總之,腸炎是可診可治的,患者在出現相關癥狀時應第一時間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此外,腸炎患者不僅要重視治療,更要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尤要注意飲食衛生。生活中不少人愛吃一些街邊的快餐、燒烤,認為既美味又便捷。殊不知,有的街邊小攤不僅衛生不達標、食材不新鮮,更有不法商家用病死的牲畜做原料,食用這類食物便可能導致腸炎。建議平時在家做飯,肉蛋類食物煮熟以后食用,發霉變質的食物也不要為了節約而食用。平時應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避免細菌從口手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