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元,夠你們來回松江的路費嗎?”“你們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螞蟻扳大象……”2019年9月12日,倍受關注的原告王潔瑩訴被告上海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上海迪士尼樂園)服務合同糾紛一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主持下調解結案。調解結束,上海迪士尼補償了50元紙幣,表示不用找零,王潔瑩等4位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生們堅持用手機轉給對方3.7元,和這個案子本身一樣較真。
46.3元的索賠,來之不易。從帶食品入園被拒,且被工作人員翻包檢查,到起訴、立案和調解,“華政學生訴迪士尼”一案才終于塵埃落定。
“‘禁止攜帶食物符合法律規定”
“不得攜帶以下物品入園:食品、酒精飲料、超過600 毫升的非酒精飲料……”早在2017年,上海迪士尼樂園發布這項新規定時,就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爭論。時至今日,上海迪士尼樂園“禁止攜帶食物入園”“入園需翻包檢查”等規定仍飽受消費者爭議。
2019年1月30日,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生王潔瑩攜帶零食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時,被園方工作人員攔下,要求對其背包進行檢查。
“當時,工作人員看到我帶了零食后,讓我把零食扔掉,態度比較強硬。”王潔瑩回憶道,“我不同意,他又說讓我在入園處的小桌子旁吃掉或者寄存到附近的寄存柜里。”
工作人員所說的小桌子指的是在樂園入口處設置的兩張桌子,一些游客因不舍得丟棄攜帶的食物便會在桌子旁當場吃掉。“有些游客帶的零食太多了,吃不完,就只能丟在那里,很浪費,也很狼狽。”
對于園方工作人員所說的寄存柜,王潔瑩詢問后發現,一天的寄存費要80塊錢。“我買的零食都沒有這么貴,怎么可能舍得寄存呢。”王潔瑩苦笑道。
于是,王潔瑩便現場撥打了12345和12315投訴熱線進行了投訴。“他們告訴我,‘禁止攜帶食物這個規定是迪士尼樂園制定的,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我跟他們說這明顯是違法的。后來也不了了之了。”
“禁止攜帶食物”只限定亞洲國家?
回到學校后,針對上海迪士尼樂園制定的相關規則,王潔瑩在網上進行了調查。
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網的“游客須知”欄中,王潔瑩發現了園方工作人員所說的規則。“在不得攜帶入園的物品中,就包括食物。而在入園檢查之前,我并沒有獲得任何相關提示。”王潔瑩調查發現,迪士尼目前已擁有6處世界頂級的家庭度假目的地,分別在中國香港、上海,日本東京,美國加州、奧蘭多華特和法國巴黎。
“經過調查,美國和法國的3處迪士尼樂園并沒有禁止消費者攜帶食物進園,而作為亞洲國家的中國和日本的迪士尼樂園卻禁止攜帶食物。”王潔瑩說。
同時,為了解社會公眾對上海迪士尼樂園禁帶食品入園的態度,王潔瑩和三位同專業的女同學通過不同途徑進行了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相關規定目的是提高園內餐飲業的創收,從而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王潔瑩表示。
“一些訪問調查可能不一定能作為有效證據,至少我們認為,這畢竟涉及到很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要用法律來推翻這些不合理的規則。”王潔瑩說。
“46.3元,夠你們來回松江的路費嗎?”
王潔瑩等4名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生們先在網上立案平臺提交材料,不被受理。從學校趕到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浦東法院”)的立案大廳窗口,呈上紙質材料,依然不被受理。
后獲知,2018年6月,蘇州律師王軍召曾因同樣的緣由,以侵犯隱私權狀告迪士尼,索賠損失1元,先后訴至浦東法院和上海一中院,均未被受理。于是,她們將訴狀的侵權范疇案由改為服務合同范疇,訴訟請求為確認該格式條款無效。
經過充分準備,2019年3月15日,王潔瑩4人將上海迪士尼樂園訴至浦東法院,請求判令:
1.確認被告《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須知》中“不得攜帶以下物品入園”部分的“食品、酒精飲料、超過600毫升的非酒精飲料”條款內容無效;2.被告賠償原告因上述入園規則被迫丟棄的食品損失46.3元。
浦東法院最終接收了材料,立案受理該案,于2019年4月23日公開開庭審理。
審理期間,立案庭的法官問:“46.3元,夠你們來回松江的路費嗎?”被告律師拍著桌子對王潔瑩4人說:“你們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螞蟻扳大象……”取證時有的被告極度不配合,甚至打電話威脅撤訴。她們依然說:“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經多次組織雙方調解。其間,上海迪士尼樂園對入園規則中相關條款內容進行了修改:除少數特殊食品仍禁止攜帶外,游客可攜帶供本人食用的食品及飲料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
2019年9月12日,該案在浦東法院主持下調解結案。原、被告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上海迪士尼樂園補償原告王潔瑩人民幣46.3元。
調解結束,上海迪士尼樂園補償了50元紙幣,表示不用找零,王潔瑩她們堅持用手機轉給對方3.7元,和這個案子本身一樣較真。
46.3元的索賠,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價值,上海迪士尼樂園同意自帶食品入園的結果,才是王潔瑩等4位學生們一直在爭取的。
“勝利”來之不易。從帶食品入園被拒,且被工作人員翻包檢查,到起訴、立案和調解,“華政學生訴迪士尼”一案才終于塵埃落定。
“不必要”的訴訟?
案子沸沸揚揚,而訴訟的起點是“小城杯”公益之星創意訴訟大賽,以上海為主場,面向全國司法專業學生,由業內律師指導進行公益訴訟。
王潔瑩4人的隊伍名為“訴的就是你鴨”,指的是迪士尼經典形象唐老鴨。其他各隊隊名也都天馬行空:“江灣草原孤狼隊”“花兒與少年隊”……涵蓋了法律的象征物、訴訟的案由等。
“小城杯”走過7年,學生們有因為團購券無法正常使用,起訴百度公司的;有因為外出就餐時被收取餐具使用費,將飯店告上法庭的;也有因為至少要充值50元,才能下載一篇7元文獻,起訴知網的;還有在火車站窗口取票因為被收“異地取票費”,起訴上海鐵路局的。幾年間,這些未出茅廬的學生把知名企業、公立機構甚至世界500強公司都告上了法庭,索賠的金額,從1元到百元不等。
迪士尼案的關注來得猝不及防,第一次開庭三四個月后,媒體蜂擁而至,新聞評論有幾十萬條。“訴的就是你鴨”的隊長楊崢說:“擔心辜負大家的期待,但也開心有了公共監督,或許能助推事情解決。”
很多人贊她們“干了我們想干又沒干的事情”。可也有人覺得她們是“杠精”。“有必要嗎?”是這些較真的學生被問最多的問題。
而楊崢則認為:“我去維護我的權益,在法律框架內都是正當的。”如果能在訴訟外解決問題自然厲害,但往往是在嘗試過其他方法后發現,不通過訴訟途徑,甚至根本無法和對方對話。
“哪怕能夠在這座冰山上鑿下一些冰絮,我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公益訴訟,“小城杯”通過私益訴訟來達到公益目的的宗旨,也被法律界更廣泛地認可。除了鼓勵學生們學以致用,發現社會問題,也希望每個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都能站出來說“我是原告”。
決賽現場,參加“小城杯”的郭慧志代表小組發言:“我們每一支隊伍面對的都是不同行業的業界霸主,要求他們改正錯誤,對于我們、對于執法者、對于他們自己,都是巨大的挑戰。”她的聲音有點哽住,“但是哪怕能夠在這座冰山上鑿下一些冰絮,我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從華政一所學校,到松江大學城,再到全上海、長三角,2019年12月7日第六屆比賽啟動,觸角已經伸到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各地高校,幾乎涵蓋了全國高等法律院校。入圍隊伍50支,報名209支,公益性、可訴性和創新性都在案例篩選時被考量。
作為“小城杯”發起人,上海小城律師事務所主任吳辰律師說:“現在有的法院很主動地要用公益案子來作示范,甚至邀請同學們去把案件立到他們那邊去,這就是進步,是社會包容度的提升。”
喚醒公眾的權利意識,讓更多人意識到權利的邊界在哪兒,提示一種科學理性的維權方式,是吳辰眼中“小城杯”想要傳遞的社會意義。
(《解放日報》2019.12.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