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茂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結腸與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其發作時的主要癥狀包括腹痛與腹瀉,還可能伴有體重減輕、發熱以及貧血等。由于目前不明其病因,尚缺少根治方法,且存在反復發作的特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飽受煎熬,痛不欲生。為了減輕大家的痛苦,筆者特對預防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的方法予以整理,現介紹如下。
正常情況下,腸道與其共生菌保持著一種穩態平衡,對腸道的感染有自我反應及清除功能。這種自我調控的穩態平衡一旦打破,即可引起腸道黏膜慢性炎癥。一項對現有醫學文獻進行的最新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表明,益生菌可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一些益處,其作用可能與5-氨基水楊酸(一種用于治療結核病的抗菌藥,也被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通過抑制NF-κB及清除自由基而發揮作用)相當。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制劑主要包括:雙歧因子、蠟樣芽胞桿菌等。
如前所述,正常的腸道菌群處于一個和諧穩定的狀態,如果某些細菌數量增多、減少或者缺失,可能就會出現消化系統疾病。所以,將健康人糞便中的正常功能菌群,移植到受者胃腸道內,就可以重建平衡,治療腸道疾病。
“糞便治病”不是一個簡單植入的過程,醫生必須采用健康合格供者的新鮮糞便,在無菌條件下通過制漿、離心、懸浮等一系列精細復雜的過程提取出糞便中的細菌,然后才注入患者的消化道。最新研究表明,糞菌移植可用來治療如頑固性便秘或腹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嚴重菌群失調、難治性腸道過敏、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特別是復發性感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等,甚至對肥胖、糖尿病(合并腸道疾病)、代謝綜合征等腸道菌群相關性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中醫中藥在該病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可調整患者的體質,預防復發,減少對激素類藥物的抵抗或依賴。現臨床通過辯證及分期治療,整體及局部用藥,常能收到確切療效,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比如,對于濕熱內蘊型患者,方用白頭翁湯清熱利濕,理氣止痛;肝郁脾虛型,方用痛瀉要方疏肝理氣,健脾止痛;脾胃虛弱型,方用參苓白術散健脾和胃益氣;脾腎陽虛型,方用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溫腎健脾,澀腸止瀉;陰血虧虛型,方用生脈散合六君子湯加減養陰清熱,益氣固腸;氣滯血淤型,方用膈下逐淤湯行氣活血,健脾益氣。
營養攝入除了熱量(無體力活動者1天大約1200大卡)供應,為保證腸道病變的修復,必須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當然也要注意補充富含葉酸、鋅、鈣等營養物質的食物。但要忌選粗纖維類食物以及加工的粗糙食物,以免對腸道產生刺激,影響營養成分的正常吸收,對本身營養不良的患者來說,可能會使得病情進一步加重。
由于患者腸道消化吸收的面積已經減少,必須利用有限的營養吸收面積實現較多的營養物質的吸收,這就對食物加工、烹飪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必須做到煮透、煮爛,烹調要簡單化,少用或不用無營養價值或有害、有刺激性的色素、香料和調味品。
臨床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都具有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易怒、對外界刺激情緒反應強烈而難以平復的個性特點,病情會因為神經過敏、情緒緊張而反復發作或加重。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對疾病的恢復,以及治療效果的鞏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