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張老漢在一家小學擔任保安12年。2019年7月1日,張老漢在夜晚巡視回房后不久突發腦出血,經搶救無效于7月8日死亡,醫療費用共計6.3萬余元。張老漢去世后,他的家人向律師求助。
代理律師認為,按照規定,張老漢雖然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的,但其死亡時間距病發已超過了48小時,因此不能享受工傷待遇。不過,學校自12年前張老漢入職時就與他簽訂了勞動合同,其中約定,“甲方(單位)按政策及規定時間為乙方繳納工傷保險及醫療保險”。那么,單位沒有按約定繳納醫療保險,是否要承擔責任呢?
用人單位認為,張老漢已經68歲,過了60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不符合勞動合同的主體資格,因此雙方應該是勞務關系,是無須為職工繳納醫療保險的。
代理律師認為,我國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但并未禁止招用超過60周歲的人員,張老漢可以跟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我國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是“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張老漢沒有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因此不表明雙方勞動合同必然終止。在張老漢達到退休年齡后,單位依然自愿與張老漢簽訂勞動合同并對醫療待遇進行了約定,單位應當依法履行。
最后,法院認定雙方存在勞務關系,判決用人單位按照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報銷標準,承擔因張老漢醫療、工傷發生的損失。
司法實踐中,關于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同于勞動關系,勞務關系通常是由提供服務和勞務的一方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務人員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或者是特定的用工服務,由用工者依約向提供勞務一方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法制文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