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興
頭暈、耳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小毛病,正因為如此,常常容易被忽視。但其實,它們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因此我們要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和治療。
目前,耳鳴頭暈主要被劃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旋轉性眩暈,是指由小腦功能障礙以及前庭神經系統障礙而引起的一種眩暈病癥,其典型癥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傾倒感,且會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在晃動,眼前的景物也在旋轉;另外一類為一般性眩暈,主要是由身體某部分的疾病而引起的,主要癥狀為頭暈,常感頭重腳輕。
臨床總結發現,頭暈耳鳴主要見于以下疾病——
1.耳部疾病:有些耳鳴可能是耳內進入異物進而產生炎癥所致,耳道炎癥引發的內部充血、穿孔、感染等,都可能會引發耳部程度不一的嗡鳴聲。
2.神經及精神疾病:腦部的中樞神經病變,如腫瘤、腦血管等疾病不僅會導致腦部問題,還會進一步引發聽覺病變,就可能導致耳鳴。同時,精神因素也會引起耳鳴,當人長期處于焦慮不安、猶豫等強烈的消極情緒中,也會出現耳鳴,而耳鳴會進一步引發頭痛、暈眩、失眠多夢等,使患者的消極情緒更強烈,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高血壓:耳鳴是血壓升高會引起的典型癥狀之一,據統計,10%~82%的高血壓患者都曾有過耳鳴癥狀。因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會影響內耳的血液供給,使聽神經功能發生退變。另外,眩暈頭痛也是血壓升高的一個顯著表現,由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具有一定的發病特點,頭痛的同時還會伴有惡心嘔吐,且發病部位多在后腦。
4.頸部疾病:頸部疾病容易使頸部動脈和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被壓迫的一側耳朵出現耳鳴,并且持續時間較長,隨著病情加深,耳鳴頭暈的癥狀也會加深。
5.心臟病:部分臨床研究顯示,由心臟疾病而引起的供氧不足也是誘發耳鳴頭暈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某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誘發頭暈耳鳴,比如,大量飲用咖啡或者長期酗酒、抽煙;長時間使用耳機,或置身于嘈雜環境;濫用藥物,比如一些抗癌藥、抗驚厥藥、抗菌藥、麻醉性鎮痛藥等會造成耳鳴和聽力損失。
出現頭暈耳鳴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以發現真正的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可嘗試以下方法進行自我調理:
注意保暖 耳鳴頭暈患者要充分重視頭頸部的保暖工作。這是因為頸部周圍分布著大量的神經與血管,該部位對于外界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且血管、神經會因受涼而發生收縮,長時間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就極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肌肉無法得到充分的舒展,睡眠質量會大大下降,加重耳鳴頭暈癥狀。
飲食調理 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以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薏米、冬瓜、赤小豆、蘿卜等,這些食物不僅可以化痰結、利水濕,同時也能夠起到明顯的輔助治療效果。還要注意遠離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較大的食物。
自我按摩 連續搓掌心50次,待掌心發熱后將其緊按在雙側耳門上,重復進行5次,連續幾日后就可見效;或者采取屏氣法:靜坐,身心充分放松,將牙關咬緊,盡量睜開雙目,以此讓氣竄入到耳竅中,直至耳內發出轟轟聲為止,該動作連續重復3次。
運動減壓 耳鳴頭暈患者也要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以增強自身的體質,改善氣血運行,使身心放松,從而有效預防與緩解耳鳴頭暈,但要注意保證運動安全。患者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要學會自我減壓,不要給自己增加太多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