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蓉
春暖花開,又是一個好時節,但是哮喘患者卻無法像普通人一樣開心。空氣中的花粉等物質對于他們而言就是致敏原,一不小心就會誘發哮喘發作。所以,哮喘患者在春季尤其要做好自我管理。
目前哮喘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現常用的兩種藥物有維持治療和緩解治療兩類。維持治療藥物又叫做控制類藥物,通常以含有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聯合劑型為主,這類藥物能夠對哮喘氣道炎癥起到有效的控制,長期使用能夠緩解哮喘癥狀,并且能預防急性發作,是大多數哮喘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緩解治療藥物則是在哮喘急性發作時對癥狀進行快速緩解的一類藥物,一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隨身攜帶。
《哮喘全球防治創議(GINA)》2019年版建議,所有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應接受癥狀驅動或常規低劑量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控制治療,以減少嚴重急性發作的風險。
對于哮喘的治療不能僅追求發作時的平喘,在不發作的時候也要堅持抗炎緩解。抗炎緩解應貫穿于哮喘治療的全過程,治療中要遵循“評估-調整-效應”的管理循環,有針對性地進行緩解治療,避免治療不足和治療過度。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將長期治療方案分為5級,從第2級到第5級的治療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藥物可供選擇。在各級治療中,應每1~3個月審核1次治療方案,根據病情控制情況適當調整用藥。如哮喘得到控制,并維持至少3個月,治療方案可考慮降級,直至確定維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劑量。如果控制不理想,可考慮升級治療方案。對于哮喘患者來說,從開始應用較大的吸入劑量到應用最小的維持劑量,往往需要1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堅持長期、規范、個體化用藥,是控制哮喘的重要一環。
目前醫學界較為公認的哮喘監控方法就是“哮喘日記”,所以要堅持記錄哮喘日記,并對哮喘發作規律和治療效果等進行總結分析,從而對藥物進行適當調整。日記內容包括當天氣溫、氣壓、飲食、運動、生活環境和用藥劑量等情況,以及哮喘發作的癥狀、峰流速值、可疑誘因等情況。
峰流速值(PEF)是應用家用峰流速儀測量出的一個數值,是用力呼氣時氣流通過氣道的最快速率值。其相當于在家做一次簡易的肺功能測定,可以監測氣體從肺臟進出的狀況如何,在患者感覺到癥狀以前或醫生用聽診器聽到肺部哮鳴音之前,就能發現氣道變窄的情況。所以,堅持測定峰流速值并做好記錄,可以在哮喘發作的早期進行治療,大大減少哮喘嚴重發作的幾率,還可以發現哮喘的發作規律,為用藥提供較可靠的依據。
戒煙,避免吸入二手煙;不要在室內放置香水或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不飼養寵物,貓、狗、鳥類的皮毛、唾液、尿液、糞便等都可能是過敏原,易誘發哮喘;室內不種植花卉類植物,在花粉飄散的季節應減少室外活動或佩戴口罩;避免居住潮濕環境,保持居室干凈,按時通風,勤換床單和枕頭等床上用品,防止滋生螨蟲;明確過敏原,避免接觸致敏原,對許多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芝麻及貝殼類、堅果類(花生、腰果等)、奶制品等,應謹慎攝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勞逸結合,適度運動,量力而行,活動量以無明顯氣急、心跳加速及過分疲勞為度;隨身攜帶救急藥物,當感到喘憋胸悶、喉頭發緊時應全身放松,必要時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解痙平喘,癥狀不緩解或病情嚴重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