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英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在我們的頸前下方,分為左右兩葉和峽部,呈H型或蝴蝶型。甲狀腺的功能主要是合成、儲存、分泌甲狀腺激素,對健康至關重要。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是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筆者借此機會想提醒大家,與其他疾病相比,甲狀腺疾病不易被發現,建議每年至少做1次甲狀腺超聲檢查。超聲是檢查甲狀腺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方法,在臨床診療決策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甲狀腺超聲報告中,高頻出現的兩個詞是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腫物,這兩者都表明甲狀腺組織結構存在異常。確定為甲狀腺結節后,我們可以通過超聲繼續對結節的特征進行評價。正如同評價一個人不能光憑一個方面一樣,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判斷也需要綜合多個方面,當然不同的方面權重有所不同。在這些特征中,形態、縱橫比、邊界、回聲、鈣化、血流對結節的良惡性判斷較為關鍵,個數、位置、大小對結節性質判斷后處理方式的選擇較為關鍵。
良性征象主要包括:結節形態規則,有完整的包膜,結節內部可呈等回聲、高回聲、混合回聲和低回聲,結節的縱橫徑之比小于1,結節周邊見完整的聲暈,結節周邊測及環狀的彩色血流信號。
惡性征象主要表現為:結節形態不規則,無明顯的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結節內部多呈低回聲,甚至有些結節后方回聲衰減,結節的縱橫徑之比大于或等于1,結節內見微小鈣化灶,血流信號分布紊亂,多由結節周邊向內部穿入。如未分化癌表現為邊界不清的不均勻結節,常累及整個腺葉或腺體,可出現包膜外和血管侵犯,多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髓樣癌常表現為甲狀腺上部低回聲結節,結節中央內可伴有粗大鈣化或微鈣化,無聲暈,血流信號豐富、雜亂;彌漫硬化型乳頭狀癌患者多有橋本甲狀腺炎的背景,甲狀腺實質內可見彌漫性散在微鈣化,可有邊緣模糊結節或無結節,病變區域血流信號豐富,部分伴有典型的頸部淋巴結轉移。
醫生會根據上述特征和數據,將甲狀腺結節分類如下——
1類:正常的甲狀腺,無病灶,惡性風險為0。
2類:可確診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為0。
3類:良性可能較大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3%。
4A類:有一定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 3%~30%之間。
4 B類:有相當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31%~60%之間。
4 C類:有極大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在61%~95%之間。
5類:可確診的惡性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94%。
6類:病理證實的惡性結節。
當面對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腫物這個診斷結果時,大家先不要擔心,因為在所有甲狀腺結節當中,只有大約有5%是惡性的,良性結節者只需定期隨訪即可。在隨訪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現每次的檢查結果不盡相同,特別是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存在較大差異。該現象主要是由于甲狀腺結節的形狀差異,再加上超聲檢查時醫生所選角度、方向等方面的差別所導致。因此,患者應盡量選取同一醫院檢查,并主要對結節大小、尺寸變化情況加以觀察、詢問。
即便是惡性的,也不要擔心,甲狀腺癌是一種預后非常良好的癌癥,可盡早行細針穿刺活檢,以明確具體的病理類型,然后行外科手術治療。另外,對于甲狀腺癌患者來說,手術后行超聲檢查,可以觀察是否有復發或者轉移的情況發生。
做甲狀腺超聲檢查前,患者無需做特殊的準備,只要在做檢查時充分暴露頸前部即可,沒有放射性傷害。醫生在檢查時,通常會對患者進行多切面、多方位的掃查,來觀察甲狀腺的形態、結構以及內部是否出現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