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起,美軍同來自22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動空襲,兩個多月來已有2000多次,但收效不大。IS到底為何如此難打?是IS太強,還是它的對手太弱?
組織嚴密,非烏合之眾 如果把IS理解成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的雜牌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布魯金斯學會中東政策中心主任塔瑪拉·維特斯說,盡管人數不多,但IS具有嚴密的自上而下的組織,其頭目阿布·巴格達迪自稱“哈里發”,手下有兩名副手,分管IS的兩個主要據點:敘利亞和伊拉克。這個核心決策層下面還有9個委員會。另外,IS的領導人中高級知識分子很多,很多人在西方拿到博士學位,甚至本身是西方人,對西方非常了解。
資金充足有群眾基礎 IS堪稱是歷史上最富有的恐怖組織之一。該組織控制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十幾個油田,估計其每天依靠石油輸出就可賺取100萬到200萬美元。此外,IS也有可能得到一些遜尼派國家的資金支持。作為建立在遜尼派基礎之上的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防偵察能力強,空襲難奏效 IS之所以難打,也和美軍的策略相關。奧巴馬打擊IS的策略之中,著重強調的就是美國絕不會派地面部隊重返伊拉克。但從軍事角度講,一旦IS化整為零,很難再靠衛星和空中偵察鎖定目標。沒有地面部隊的正面戰場交鋒,單靠伊拉克新政府和庫爾德人武裝,從根本上摧毀并消滅IS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手各做打算難協調 IS難打,說到底并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據介紹,如今打擊IS的多國部隊中,不乏曾經支持IS的力量,這些國家到底多大程度上真正地想打IS,值得商榷。在多國聯盟中參與空襲的國家目前有美、英、法、比、荷、加、澳以及5個阿拉伯國家。在分配作戰任務方面很難協調統一,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考慮。除了“關鍵國家”土耳其一直舉棋不定外,無論是美國還是敘利亞,在IS問題上都遇到了一個難題,敵人的敵人,是不是朋友??笪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