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蕊
摘要:看圖說話寫話是低年級作文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想象、思維、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向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命題作文過渡發(fā)展的有效練習。同時,由于它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因此也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能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對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能力提升
一、提升自己,調(diào)查研究學生學習現(xiàn)狀
1.學習相關教學理論
筆者反復研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并認真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等雜志,還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大量的教研資料,奠定了教研理論基礎。
2.深入調(diào)查研究
筆者對所在學校各年段語文教師進行訪談,了解中、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現(xiàn)狀,以及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課堂教學狀況。具體情況如下。
學校中、高年級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能力不強,習作題材涉獵面較窄,細節(jié)描寫不夠豐富,句型以單句為主。三年級學生雖然在一二年級進行過說話寫話的訓練,但是仍然感到無從下手,導致其語文成績不理想。作為一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筆者深知習作必備的觀察、思考、表達的興趣和能力都要在低年級打好基礎。
由于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訓練目標不夠細致、明確,缺乏階梯性,因此課堂教學訓練無章可循,隨意性較大。而且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所使用的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口語交際和寫話數(shù)量不足,平均雙周訓練量不足4課時,這些都從客觀層面上制約了學生說話寫話能力的提升。
《標準》第一學段對寫話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上述要求的線條比較粗,彈性比較大。
教材一、二年級上、下冊看圖說話寫話篇數(shù)如表1所示。
學校學生家長文化程度參差不齊。葉圣陶先生說過,兒童時期若不進行說話訓練,真是遺棄了一把最寶貴的鑰匙。只有家庭共育,才能共促成長,這讓筆者感到任重而道遠。
3.修改完善方案,明確研究目標
通過學習、調(diào)研和思考,根據(jù)《標準》提出的“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的建議,筆者確定了“九字”研究目標,即分層級、編教材、集策略。
(1)分層級。
將一二年級的四個學期定為四個層級,分別從觀察、想象、表達、寫作四個方面制定明確的訓練目標。
(2)編教材。
分層級編排出內(nèi)容系統(tǒng)的看圖說話寫話教材。
(3)集策略。
研究、收集并匯總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看圖說話寫話教學策略。
作為一位熱愛語文學科的教師,筆者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遵循“服務學生、提升自我”的理念,筆者決心挑戰(zhàn)這個目標。
4.對本班學生的說話水平進行前測
2018年9月第一周,筆者對一年級剛?cè)雽W的41名新生家庭的基本情況和讀書氛圍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集中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藏書、讀書情況等方面,并對學生進行抽樣訪談調(diào)查,調(diào)查情況如表2所示。
經(jīng)過問卷調(diào)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后,筆者發(fā)現(xiàn)家長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家庭的讀書氛圍不濃厚;學生沒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保證不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因此,需要轉(zhuǎn)變家長的觀念,讓家長了解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的重要性。
5.制定詳細計劃
(1)截至2019年9月30日,已確定四個階梯的訓練目標,并編寫出第一、二階段的看圖說話寫話校本教材。
(2)在每次看圖說話寫話訓練時,幫助學生建立觀察與思維的框架。
(3)在平時教學和日常師生交流中,隨時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規(guī)范語言。
(4)定期召開家長會,學生現(xiàn)場展示看圖說話寫話情況,促進書香家庭的建設。
(5)每學期期末,對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水平進行測試,并對照其他班級,以確定實驗成果。
二、完善設定計劃,按部就班實施
1.初步建立觀察與思維框架(2018年9—12月)。
(1)明確觀察四要素。
記敘文包括六要素,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掌握四要素是第一步,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課文中的句子做例子,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入。例如,“一個冬天的早晨,小明在操場上掃雪”可以進行如下分析,如表3所示。
(2)掌握觀察順序(單幅圖)。
教會學生從總體到部分再到總體的觀察順序。先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中間到兩邊。這樣就從不同的角度對圖畫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在頭腦中形成總體的印象,再抓住細節(jié)觀察,最后再回到整體畫面,這樣看圖就不再是件枯燥和困難的事情了。
2.召開第一次一年級新生家長研討會;制定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訓練的階梯目標(2018年10月)。
3.初步編寫看圖說話寫話校本教材(2018年11月)。
4.研討課匯報(2018年12月)。
筆者所執(zhí)教的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打電話”一課效果顯著,在展示中,筆者承擔的說課任務得到校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并錄制了光盤。
5.筆者再次對一年級41名學生的家庭情況和讀書氛圍進行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仍然集中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藏書、讀書情況等方面,并對每項內(nèi)容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9年1月),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數(shù)據(jù)顯示,班級學生的看圖說話寫話水平與開學初相比明顯提高,全班學生都能夠獨立寫一段完整的話,80%的學生能夠把故事繪聲繪色地寫出來。期末考試,閱卷教師說學生的寫話流暢,用詞豐富,學生的寫話能力超過了其他班級學生的水平,說明一學期的研究與實踐是有一定成效的。
6.召開第二次家長研討會(2019年4月)。
三、教師與學生共成長,教學成果顯著
1.理清關系
通過思考,筆者理清了觀察、思考與表達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觀察是信息的輸入過程,訓練目的是準確、有序、豐富;思考是信息的加工過程,目的是使信息條理化、豐富化;說話寫話是信息的輸出過程,要求形象、生動。這個思維框架不僅對教師的看圖說話寫話的教學有啟發(fā)意義,而且對學生的看圖說話寫話,以及未來寫作能力的提升也起到指導作用。
2.形成階梯訓練目標
筆者將觀察內(nèi)容、訓練重點、觀察要求、想象能力、說話水平、寫話水平分成四個階梯,并分別制定出明確而具體的訓練目標,如表5所示。
3.編寫校本教材
按照階段目標初步編寫出了具有時代感和藝術感的看圖說話寫話校本教材。
4.總結(jié)課堂訓練策略
(1)課堂訓練策略。
說一說:觀察圖片之后,開始說、寫之前,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再集體說一說,使他們的思維碰撞,產(chǎn)生靈感。
演一演: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豐富細節(jié),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涂一涂:讓學生用彩色筆將黑白圖片進行涂色處理,幫助學生豐富想象,還可以讓學生添加其他的事物,豐富內(nèi)容。
加一加:利用電教手段并加上顏色、聲音和動作,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猜一猜:①補充情節(jié):把多幅圖中的一幅圖片遮擋起來,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猜想,把情節(jié)補充完整;②前想、后想:面對復雜的單幅圖,讓學生推前、想后,把故事補充完整。
幫一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帶動組員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師點撥。生生互動的模式是提升學生說寫能力的有效手段。
(2)基礎訓練策略。
①隨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語言。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及與學生的交談中,隨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xiàn)象,要求他們說完整話。
②注意詞句的積累運用。
第一階梯:建立“詞語分類卡”,讓學生每人準備詞語卡,分類積累詞語。
第二階梯:建立“造句本”,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詞語進行造句,逐漸由拼音造句過渡到半拼音造句,最后過渡到全句,為下一階段的寫話打好基礎。
第三階梯:建立“書香積累本”,隨時積累好詞佳句,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通過近一年的教學工作,筆者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深深感受到一線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不斷的研究才能取得成績。筆者會不斷的努力,逐步將自己的教學領域向中、高年級習作教學擴展。在今后的研究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習作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傅爭艷.說得精彩寫得生動:新課標下看圖寫話現(xiàn)狀與一點嘗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宋振韶.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3]劉文群.培養(yǎng)觀察能力提高寫作水平[J].學周刊(B),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