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凌燕 汪通

在博弈論的案例分析中,有一個著名的模型叫“智豬博弈”。
說是有一大一小兩頭豬在籠子里,旁邊就是飼料槽,而在籠子的另外一邊有一個按鈕,要按了之后才有10份豬飼料掉下來,任何一頭豬走過去按按鈕,要消耗相當于2份飼料的能量。
如果小豬去按,那么等按完再走到飼料槽旁邊,只能吃到1份,其余9份已經被大豬吃了;而如果大豬去按,小豬則可以吃到其中的4份,大豬回來后可以吃到6份;如果大小豬碰巧同時去按了,則回來之后大豬可以吃到7份,小豬可以吃到3份。就在這么一個簡單的設定下,假定大豬小豬都是理性的,誰會去按按鈕呢?
如果小豬選擇按,那么大豬的最優策略顯然是不按,因為9>5。但如果小豬選擇不按,那么大豬的最優策略是去按,因為4>0,所以大豬的策略是靈活的,會根據小豬策略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大豬去按了,小豬的最優策略是不按,因為它可以吃到4份;而如果大豬不去按,小豬也沒什么動機去,因為來回一趟消耗的2份飼料大于自己后來能吃到的1份,所以小豬是永遠不會去按的,盡管它也很想吃。
而大豬則不然,即便小豬不去按,大豬按了之后,還能吃到6份,扣掉自己消耗的2份則還能結余4份,所以大豬是有這個動機去按的。這個均衡最終的結果就是,小豬安然地躺在飼料槽旁邊享受4份飼料,而大豬則跑來跑去,最終卻只能吃到剩余的6份,扣掉自己消耗的2份,最后只能獲得4份的凈收益。
三國時期,在曹、劉、孫三家博弈里,孫權就是大豬,而劉備則是小豬。劉備本來就沒有什么穩定的根據地,就算赤壁之戰不打,孫權望風而降,劉備還可以選擇依附劉璋、張魯,繼續他的抗曹事業。
而孫權則不然,江東是孫氏的基業,如果就此獻給曹操,孫權便一無所有了。所以這一仗,并非劉備一定要打,而是孫權一定要打。當諸葛亮在話里話外點透孫權的時候,孫權即便是一千個不情愿,也要扮演好大豬的角色,為劉備做這火中取栗的事情。
這種小勢力利用大勢力的“輸不起”而謀取到豐厚報酬的智豬博弈,在現代商戰中也屢見不鮮。
(摘自《穿越歷史聊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