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旺,鄧昶,李盛華,付志斌,陳彥同,劉一飛
血瘀質與股骨頭壞死相關性芻議
周明旺1,鄧昶2,李盛華1,付志斌1,陳彥同2,劉一飛2
1.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甘肅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機理尚未明確,從多角度探討其發病機理,以期為多樣化治療提供依據成為當今醫者不斷追求的目標。中醫體質學認為,不同體質類型對不同疾病的發生具有傾向性。本文從股骨頭壞死高發中醫體質類型血瘀質入手,對其與股骨頭壞死相關性進行探析,為中醫調體干預股骨頭壞死中早期治療提供新思路。
中醫體質;血瘀質;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稱缺血性股骨頭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系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造成股骨頭血供受損或中斷而導致的一種進行性疾病,屬中醫學“骨蝕”“骨痿”“骨痹”“髖骨痹”范疇。研究表明,ONFH與激素、酒精的過度攝入關系密切[1]。其發病原理有多種假說,但ONFH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晰。
中醫體質學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研究人類各種體質與體質類型的生理病理特點,并以此分析疾病的研究狀況、病變性質及發展趨向,從而指導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的一門學科。將臨床難治性疾患與中醫體質學相結合進行理論及臨床研究有助于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對疾病的防治亦可提供一些參考與幫助。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血瘀質為非創傷性ONFH的3種高發中醫體質之一[2]。筆者據此以中醫體質學為切入點,對血瘀質與ONFH相關性進行探析,從理論上為中醫調體治療ONFH提供借鑒,亦為相關研究提供新思路。
血瘀質是一種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死血壅塞血脈、血液離經停積的病理基礎,以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作為人體9種中醫體質之一,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血瘀體質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先天稟賦、后天損傷、憂郁氣滯、久病入絡均可導致氣滯血瘀,引起血液在脈道中運行遲澀、血脈閉阻不通、血液離經停積,最終導致血瘀質的形成[3]。而睡眠不足、喜食咸味、喜食辛辣、缺乏運動等已被認為與血瘀質形成有關[4]。研究表明,老年人及骨質疏松患者中血瘀質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瘀程度逐漸加重[5-7]。
無論作為血瘀質主要特征表現的血瘀,還是作為血瘀病理產物的瘀血,均與ONFH發生相關。研究表明,血瘀質類型更易患缺血性疾病,其病理基礎主要以血脈阻塞不通,血液運行不暢為主[8]。而“血管內凝血和微血管損傷學說”作為ONFH病機學說之一[9],與血瘀質病理基礎相似。
血瘀的致病因素與ONFH的主要致病因素存在一定契合性。《素問?宣明五氣論篇》有“血氣不和,則變生百病”,血瘀致氣行受阻,營衛失調,閉塞不通,骨骼失養,并最終導致ONFH發生。一般認為,血液流變學異常致微循環障礙是ONFH發生的可能機制之一。研究顯示,血瘀與骨代謝關系密切,其可能機制為引起骨內微循環障礙,從而導致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代謝功能下降,舊骨吸收與新骨合成的速率減慢,引起骨重建失衡,最終造成骨痿[10-11]。
2.1.1 腎虛致瘀
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若腎精充足,氣血生化有源,血行暢達;腎精虧虛,則氣血生化乏源,血虛氣弱,血行無力,終致血瘀。又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液正常運行有賴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若腎氣虧虛,則氣化失職,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致血流緩慢或停留于局部,終致瘀血。此外,腎為陰陽之本,腎陽虛生寒,寒凝可致血瘀;腎陰虛血枯,脈道枯澀可致血瘀;腎陰虛若生內熱,虛熱耗陰亦可成瘀。
2.1.2 脾虛致血瘀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方面,脾主統血,可統攝血液循于脈中,脾氣虧虛則血液固攝無權,血溢脈外,形成離經之血;另一方面,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水濕運化失常,聚為痰濁,內阻氣機,血行不暢亦致瘀。瘀血反過來又成為致病因素,進一步阻滯經脈,使氣血不能化生,營氣不能環周不休、流行不止。
2.1.3 其他
六淫亦可致血瘀。《醫林改錯》有“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熱入營血,煎灼營陰,血熱互結,或使血液黏滯而運行不暢,或熱灼脈絡,迫血妄行而成瘀。若人體素虛,營衛氣血陰陽不足,外邪易侵,風寒濕三氣雜至,寒濕內侵,凝結為痰,痰濕阻滯,致氣血瘀滯。而風為陽邪,進入血脈后,既行走迅速,鼓蕩不羈,易致血液妄行而離經,又熱灼血干,可形成瘀熱結滯。另外,飲食亦是血瘀成因之一。辛熱溫燥之品易助熱化火,熱蒸津液為痰,久之形成血瘀體質,故《素問?五臟生成篇》有“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靈樞?五味》有“血與咸相得則凝”。
肝藏血,主筋,主疏泄,司運動,肝腎經脈相連,五行相生,肝為腎之子,腎為肝之母,與血瘀密切相關。氣塞不通,血壅不流,大怒則可氣滯而逆,血失常度。
作為血瘀的病理產物,瘀血與痹病關系密切。《素問?五臟生成篇》有“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明確指出瘀血與痹病發生相關。《醫林改錯》亦明確指出“痹證有瘀血”。
中醫體質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差異亦是其核心理論。通過對患者中醫體質類型的分析,未病之前可采取相應預防措施;既病之后,通過先安未受邪之地及后續中藥調體等其他干預手段可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一些研究表明,通過調理中醫體質治療某些體病相關性疾病療效甚佳。如有報道其采用辨體-辨病-辨證相結合的三辨診療模式治療過敏性疾病收效顯著[12];有學者針對體質調理在瘀血質痤瘡患者治療中臨床療效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調體療法更能從多方面根本上治療瘀血體質人群所患的痤瘡[13]。而對ONFH這類臨床難治性疾患,充分重視體質因素,深入進行理論、基礎及臨床相關研究,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指導并進行積極有效的防治極具現實意義。
本課題組前期研究顯示,血瘀質是ONFH高發體質類型之一,這一結果得到相關研究[14-15]的支持。進一步從基因多態性角度研究血瘀質與非創傷性ONFH發生的相關性,結果顯示PAF-AH基因G994T位點突變及NOS1基因rs9658282位點突變可能是血瘀質高發非創傷性ONFH的分子生物學機制之一[16]。
從多角度探討ONFH發病機理,研究靶向治療藥物,尋求一種能治愈塌陷前期不同分期分型的安全、高效、無創療法已成為當今醫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因此,從理論上闡發血瘀質與ONFH的相關性,既豐富了對ONFH的中醫認識,又可為今后中醫調體干預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近年來,血瘀質與ONFH的相關性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前景廣闊。未來應充分發揮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的理論特色,以及中藥作用多系統、多靶點的優勢,從分子生物學及中醫體質學入手,對ONFH高發體質血瘀質與ONFH進行深入研究,探尋有價值的分子生物學標記物,為ONFH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1] CAPONE A, BIENATI F, TORCHIA S, et al. Short 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patients 60 years or younger:a 3 to 10 year follow-up study[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7,18(1):301.
[2] 李盛華,周明旺,郭鐵峰,等.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中醫體質類型與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C677T位點多態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6):2194-2198.
[3] 彭艷,黎靜,李浦媛,等.基于“治未病”理論的調理血瘀質在防治婦科疾病中的探究[J].環球中醫藥,2017,10(4):482-484.
[4] 王飛,王維靜,章瑩.近10年中醫血瘀體質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3):148-150.
[5] 石勱,劉兆蘭,許美艷,等.北京城區居家老年人生活習慣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5):564-569.
[6] 鄧昶,周明旺,付志斌,等.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病因病機及其治療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7,23(8):1105-1111.
[7] 石勱,劉兆蘭,許美艷,等.北京城區老年人中醫體質與慢性病的關系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6,35(1):28-30,46.
[8] 張修研.基于數據分析的中醫體質與疾病及生活習慣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3.
[9] MANN J, HOLDSTOCK G, HARMAN M, et al. Current concepts on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 World J Orthop,2015,6(8):590-601.
[10] 眭承志,劉志坤,甘衛冬,等.圍絕經期女性骨代謝與“血瘀”相關性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11):1418-1424.
[11] 何升華,任之強,王建,等.從血瘀對骨代謝的影響探討血瘀在女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發病中的作用機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7,23(1):69-73,96.
[12] 申榮旻,張妍,王濟,等.王琦教授調體治療過敏性疾病方法探微[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1):73-76.
[13] 王俊玲.調體在瘀血體質痤瘡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14] 于潼,謝利民,張振南.成人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中醫證候與中醫體質關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1):339-341.
[15] 于潼,謝利民,張振南,等.股骨頭壞死中醫體質分布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6):659-662.
[16] 郭鐵峰.血瘀質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相關基因多態性研究[D].蘭州:甘肅中醫學院,2014.
Discussion on Correlation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ZHOU Mingwang1, DENG Chang2, LI Shenghua1, FU Zhibin1, CHEN Yantong2, LIU Yifei2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 is not clear. Analyzing the pathogenesis of ONFH from multiple angles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ONFH has become the goal of the modern medical practitioners. TCM constitutional theory believes that different TCM constitutions will be inclined to th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diseases.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the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 high incidence of ONFH,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NFH,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early-term and medium-term treatment of TCM in ONFH.
TCM constitutions;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R272.968.1
A
1005-5304(2019)05-0128-03
10.3969/j.issn.1005-5304.20180409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560782);甘肅隴原青年創新人才扶持計劃(2015年)
李盛華,E-mail:906445821@qq.com
(2018-04-09)
(2019-01-22;編輯:梅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