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楊洋,梁 卓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目前,我國大多省份礦產資源開發十分廣泛,采空區對工業場地建設的影響無法回避,因此,正確評價采空區場地穩定性以及建設適宜性,為采空區治理提供依據,為建設工程提供質量保證,對我國基礎工程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該項目場地位于濟南市某鎮,地下礦層分布復雜,開采歷史悠久,開采情況復雜[1]。于2003年左右閉坑。場區物探勘查成果和鉆探成果相互驗證,最終成果為后續穩定性評價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
擬建場地為第四系所覆蓋,厚度約為91.92m,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下伏為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核查區內地層為一向北西傾伏的寬緩向斜構造,傾伏角13°~20°。礦層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走向為NE-SW,傾向為NW,傾角13°~20°,經開采證實,平均傾角15°。

圖1 綜合推斷采空區范圍
(1)綜合物探方法分析成果。通過地質調查了解原核查區原采礦邊界及物探勘查和鉆探相互結合,A2地塊西側、北側:采用三維地震圈定邊界為采空區范圍;地塊中部原電法圈定范圍可能受巖溶影響及電磁影響,由鉆孔與物探相互驗證,最終采用三維地震圈定邊界為采空區范圍如圖1。
(2)場區現場調查。擬建場地地表為開采形成的不規則地表移動,本次調查未發現地表曾發生過塌陷坑等非連續變形,由于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現狀下已看不到變形痕跡。場區內未出現房屋開裂、地裂縫等現象,垮落帶和斷裂帶未達到地表,地表為連續變形[2]。
(1)按終采時間評價采空區場地穩定性,礦區于2003年左右閉坑,終采時間t大于730d。場區穩定性可以確定為穩定類型。

表1 場地穩定性的等級評價
(2)按變形特征評價采空區場地穩定性,場區內未出現房屋開裂、地裂縫等現象;垮落帶和斷裂帶未達到地表,地表為連續變形;該地塊屬于盆地邊緣區,則場區穩定性可以確定為基本穩定類型。

表2 以變形特征評價采空區場地穩定性
(3)根據采深采厚比定量評價采空區穩定性,根據鉆探資料:采深為130m左右(50m~200m),根據工人了解采厚為1m,則采厚比為130>60。場區穩定性可確定為基本穩定類型。

表3 根據采深采厚比確定場區穩定類型
(4)殘余地面變形量估算。本次評價根據下沉系數及主要影響角與時間關系的計算公式,及鄰近地區的經驗,取下沉系數為0.1,影響角正切2.4,計算結果表明擬建場地9采空區引起殘余變形最大值為55.727mm,殘余最大傾斜值為1.123mm/m,殘余最大曲率值為0.03×10-3/m,殘余最大水平移動值為11.94mm,殘余最大水平變形值為0.334mm/m。
①按場地穩定性及工程重要性等級定性分析,根據了解建筑物特征,該擬建工程屬于一般擬建工程,對變形要求一般,可判定本采空區對工程的影響程度為中等。②根據采空區特征及活化影響因素定性分析,通過鉆探資料,原礦區采深為130m左右,采空區及巷道在地震力作用下有振動壓密的可能性,地震可能引發附加的殘余地表移動變形,可能出現非連續變形,產生不均勻沉降。綜上判定采空區特征及活化影響因素對場區穩定性影響程度為中等-小。③根據荷載臨界影響深度分析,根據擬建場地下采空區埋深情況判斷巷道對擬建工程的危害程度:擬建場地巷道埋深為120m,采空區埋深大于115.5m區域,擬建工程引發巷道失穩的可能性小,擬建場地下的巷道對擬建工程的危害小。
擬建場地北側局部位于采空區塌陷范圍內,擬建場地第四系移動角取45°,走向移動角δ:70°,上山移動角γ:75°,下山移動角β:70-0.6α°,利用地質剖面圖作圖法原理,圈定采空區范圍及影響界線。(如圖2)。

圖2 采空區影響范圍
通過以上對采空區定性定量分析,場地穩定性為基本穩定類型-穩定類型,采空區對場地穩定性影響程度為中等-小,綜合分析可確定A2、A6地塊工程建設適宜性為基本適宜-適宜。建議采用注漿法治理采空區。處理經驗證合格后,方可作為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