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剛,劉 洋,孫貴遠
(新巴爾虎右旗榮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300)
斷裂構造可以分為斷層和裂隙兩種,是地殼中出現較多的構造形式中的一種,而且地殼中的斷裂構造與成礦有著較大的聯系。內生成礦的礦床形成基本條件主要是成礦流體的通道和儲存空間,斷裂構造就是最好的通道及儲存空間,而且是礦化物質物理化學遷移的主導因素之一;外生礦床的沉積環境與斷裂構造關系密切,可以說構造控制礦床的空間分布和保存條件。斷裂構造根據其形變特點和受力性質的多方面情況綜合分析后得到三種不同類型:分別為張性、壓性、扭性斷裂。
礦區的巖漿巖經多次檢測為中生代燕山期及海西期,這一時期火山運動頻繁,構造運動多變,二者形成的火山構造是本區的特征之一,為甲烏拉礦區的成礦提供了更好的成礦條件。北西西向的甲查斷裂、北西向木哈爾斷裂為礦區的控制構造,因此整個礦區構造走向及控礦體的空間分布基本為北西向。具體情況如下圖,全區規模較大的斷裂有20余條,按規模、方向、性質、組合形態及控礦特點可分為以下幾種:

圖1 甲烏拉礦區斷裂構造圖
(1)北西西向甲-查大型含礦斷裂帶。是查干礦區的主要控巖控礦構造,走向為280°,傾角為55°~85°,傾向南西,斷裂帶中含有眾多礦脈,其中9號、7號及其平行礦體等礦體呈平行或斜列式存在,推斷斷裂帶為張性[1]。
(2)甲烏拉區放射狀形分布的不完整斷裂系統。系統是以七號井九號井為中心,成礦巖漿巖為石英二長斑巖,形成向北西放射排列的斷裂破碎帶,但為花崗巖所阻,放射狀不完全分布,甲烏拉區礦體的布局及成型發育為其所控制,斷裂受力情況復雜。
甲烏拉區放射狀形分布的不完整斷裂系統為礦區主要礦體的成礦斷裂構造,礦區內的主要礦體從東向西為1、2、2-44、12、3號等均分布在放射狀斷裂中,通過分析各個礦體特征可以得到一定構造控礦作用[2]。
(1)礦體特征。①2號礦體。礦體規模為大型,目前上部已揭露部分,位于9~42號勘探線之間,礦體總體走向330°,走向長約4000m;傾向南西230°~260°,礦體是由北西到南東方向延伸過去且由淺及深的向下發育,其傾角開始緩慢変陡,礦體傾角變化范圍為55°~90°。礦體圍巖以安山巖為主,局部石英二長斑巖、砂巖及花崗巖等為頂底板圍巖;蝕變大部分是碳酸鹽化、硅化、綠泥石化等。②3號礦體。礦體規模為大型,目前上部已揭露部分,位于74~138號勘探線之間,礦體走向約280°,走向長約3500m,礦體厚度0.07m~13.85m,平均1.82m,礦體整體為張性斷裂構造。③2-44礦體。位于1到14號勘探線,礦體長約800m,延伸約600m,礦體規模屬中型。礦體殲滅再現情況較多,受構造控礦嚴重,礦體厚度變化為0.5m~5m,平均厚度為1m。
礦區內的其他礦體不一一論述。
(2)控礦作用。通過對甲烏拉礦區的礦體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其大多數為張性斷層和扭性斷裂,3號礦體和1號礦體位于扇形斷裂帶的兩端,1號礦體其延伸最淺,2號礦體和12號礦體延伸相對較深,其中二號礦體延伸最深。這里推斷2號和2-44礦體是礦液遇到北部的華力西期及燕山期的花崗巖體,為其所阻,并與2-44礦體的交匯,其受力為2-44與2號礦體受到了自身張力作用向外推,而處于兩個礦體中間的圍巖受到了擠壓,后其交匯在1線,因此2號和2-44礦體個體為張性。但對2號礦體和2-44號礦體的上部中段的分析,我對下部礦體進行了預測2號礦體與2-44號礦體二者在14線附近分開,于1線附近匯合并形成一個類似閉合的橢圓構造體系,二者為扭性構造斷層,因為作用力相互影響,所以在其附近或其內的礦體會發生扭曲、反轉、分支、尖滅等情況發生,并形成大量平行分支礦體,通過次地質活動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構造環境。在甲烏拉礦扇形斷裂構造中,斷裂構造力越靠近地心其受的阻力越大,因此礦體的延伸情況隨構造力的減弱而礦體的熱液的通道和存儲空間隨之變小,所以礦體往下的延伸情況不是很好,而當兩個斷裂構造相交時會出現礦體被截斷情況,導致一條礦體號突然變富集,一條礦體變貧瘠,或者兩條礦體交匯,礦體厚度和品位都有較大提高;礦體局部形成包裹體,礦體品位極高,但包裹體過后可能礦體變窄和品位降低,而且在主礦體周圍會形成樹枝狀分支或條帶狀平行小礦體,這些礦體多為裂隙礦體,細小的節理。
(3)探礦靶區圈定。在甲查礦區內,根據其扇形斷裂構造、北西西向甲-查大型含礦斷裂帶及2號、1號、3號礦體成礦規律分析,并在其內相繼揭露2-44、1-1、12-0礦體來看,其規模和儲量有別于其他平行礦體,因此推測出兩個成礦靶區,一是2號礦體南部深部為甲烏拉礦未來的探礦方向,二是在3號礦體與北西西向甲-查大型含礦斷裂帶之間可能存在類似2-44等礦體規模的礦體。
(1)斷裂構造力越靠近地心其受的阻力越大,因此礦體的延伸情況隨構造力的減弱而礦體的熱液的通道和存儲空間隨之變小,所以礦體往下的延伸情況不是很好,而當兩個含礦斷裂構造相交時會出現礦體被截斷情況,導致一條礦體號突然變富集,一條礦體變貧瘠,或者兩條礦體交匯,礦體厚度和品位都有較大提高;礦體局部形成包裹體,礦體品位極高,但包裹體過后可能礦體變窄和品位降低,而且在主礦體周圍會形成樹枝狀分支或條帶狀平行小礦體,這些礦體多為裂隙礦體,細小的節理。
(2)2號礦體與2-44號礦體二者在14線附近分開,于1線附近匯合并形成一個類似閉合的橢圓構造體系,二者為扭性構造斷層,因為作用力相互影響,所以在其附近或其內的礦體會發生扭曲、反轉、分支、尖滅等情況發生,并形成大量平行分支礦體,多期次地質活動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構造環境。
(3)在甲查礦區內推測出兩個成礦靶區,一是2號礦體南部深部為甲烏拉礦未來的探礦方向,二是在3號礦體與北西西向甲~查大型含礦斷裂帶之間可能存在類似2-44等礦體規模的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