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輝,鐘海玲
(山東青島平度市第五人民醫院,山東 青島)
隨著醫療技術和醫學理念的發展,產科手術中患者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滿意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患者圍手術期的人性關懷和患者良好的護理體驗,也逐漸成為衡量醫院治療和護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1]。如何為接受產科手術的患者提供更加舒適、安全、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也成為醫院產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次研究所選研究樣本臨床資料如表1 所示,其分組方式及年齡、所接受的手術類型等資料數據的組間比較,P>0.05。
1.2.1 對照組
接受產科常規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在接受相關基礎護理措施基礎上,增加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1)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協助孕產婦調整心理狀態,做好術前準備。護理人員要注重環境布置,通過顏色、物品擺放、圖片等將病房布置得更加溫馨[2];積極與孕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她們的需求,引導和協助她們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解答她們對手術治療的疑問;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在術前調節飲食中的營養攝入,提高自我免疫力,并做好皮膚、會陰等部位的清潔[3]。(2)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4];另外,護理人員在術中還要做好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采取應對措施[5]。(3)在患者術后,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指導和鼓勵患者盡早下床進行適當活動,以利于傷口盡快愈合[6]。
1.3.1 護理滿意度
對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請孕產婦對在本院治療期間接受的護理服務進行打分評價,并按照回收的(回收率100%)各組孕產婦對護理服務的評分結果,分為非常滿意(評分大于90 分)、滿意(評分大于80 分)、不滿意(評分低于80 分)三類,進行指標數據的分類統計記錄,計算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指標數據以(n,%)表示。
1.3.2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評分
使用專業的SAS 測評量表,對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的焦慮心理測評,并對患者的測評打分結果進行統計記錄和組間對比。分值與焦慮心理嚴重程度成正比,50 分為劃界分。指標數據以每組患者的評分均值±標準差(±s)表示。
本研究所獲得的數據資料均錄入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相關處理分析。以組間數據比較結果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相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孕產婦給予護理工作更高的評價,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達到97.94%,遠高于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80.41%)。P<0.05。詳見表2。

表2 所選孕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組間對比[n(%)]
在接受相關護理干預措施前,兩組孕產婦SAS 評分均高于界值分50 分,處于中度焦慮心理狀態,且P>0.0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兩組孕產婦的SAS 評分均有所下降,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均值下降至50 分以下,基本恢復正常心理狀態;而對照組孕產婦的SAS評分均值仍高于50 分,仍有輕度的焦慮心理;兩組孕產婦的指標均值比較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改善程度好于對照組。詳見表3。
表1 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分組對比

表1 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分組對比
組別 護理方法 例數 平均年齡(Y) 手術類型剖宮產 無痛人流 清宮術 診刮術對照組 常規護理 97 28.25±1.50 51 21 18 7觀察組 人性化護理 97 27.85±1.50 49 22 21 5 P-->0.05 >0.05
表3 兩組孕產婦護理前后SAS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孕產婦護理前后SAS 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97 68.45±2.45 57.25±3.25觀察組 97 67.50±2.50 45.50±4.15 P->0.05 <0.05
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實踐應用,在對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關注、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等綜合性針對護理措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感受和治療效果[8]。對接受產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的過程中增加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讓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治療護理過程中,充分地得到護理人員的心理引導和護理,使患者在圍手術期的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緩解和改善,提升了產科手術的安全性和術后康復治療的有效性,而且使護患、醫患間的矛盾得到極大的緩解,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本次研究對所選樣本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的對比分析,也充分證明了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效果。
綜上,對接受產科手術的孕產婦,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極大地提升孕產婦臨床護理體驗,對接受相關治療的母嬰安全及身心健康都有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