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登其其格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訶額侖幼兒園,內蒙古 錫林郭勒)
腸梗阻在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病癥類型為粘連性腸梗阻,絕大多數是因腹部手術所致。其臨床通常表現為腹部脹痛及排便受阻等癥狀,且常反復發作,該病癥若治療不及時,多會致感染性休克以及腸狹窄、壞死,嚴重時甚至死亡[1]。當患者術后,再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時,患者常需再次接受二次手術治療,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同時也加大患者家庭經濟負擔[2]。為降低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本文觀察探討給予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后,對其臨床護理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觀察探討給予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后,對其臨床護理的影響及應用意義。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見表1 提示,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
基礎護理組給予術后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綜合護理組則給予術后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模式。
基礎護理組[3]:嚴密監測術后患者病情;給予患者遵醫囑用藥指導及常規飲食護理干預等。
綜合護理組:一是給予術后患者行行常規護理干預。二是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4]。①護理人員首先需評估及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勸導、鼓勵等心理疏導方式,緩解其心理不良情緒。②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護理方法、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③術后疼痛較輕患者,可給予其轉移注意力、放松療法等緩解疼痛護理干預。二是給予患者用藥指導[5]。鎮痛藥物通常會阻礙患者腸道蠕動,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說明所用藥物,同時謹慎給予患者用藥,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療。三是給予患者腹部按摩護理[6]。護理人員將手緊貼于患者腹部,以順、逆時針交替旋轉式按摩,20 min/次,2 次/d,按摩時的力度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為宜。四是給予患者胃腸減壓護理[7]。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定時將患者胃腸道的積液、積氣通過負壓吸引器抽出,以促進其腸蠕動恢復。五是給予患者術后鍛煉護理指導[8]。給予術后患者定時助其翻身、拍背,當其各指標穩定后,鼓勵患者盡早期下床活動,再進行上下肢拉伸、彎曲等運動鍛煉。3 次/d,20 下/次。指導患者用鼻呼吸鍛煉,3 次/d。
調查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主要指標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以本院自行設計調查表進行調查評估。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指標有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胃腸道恢復時間。
評估分析資料所涉及指標數據均通過軟件包SPSS19.0進行統計處理,當組間對比結果經檢驗P<0.05 時,則表明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如表2 示,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更高一些,組間對比結果經檢驗P<0.05,表明護理滿意度指標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n(%)]
護理干預后,如表3 示,與基礎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更低一些,組間對比結果經檢驗P<0.05,表明并發癥發生率指標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胃腸道恢復時間(min) 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 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基礎護理組 15 12.61±2.09 2(13.33) 3(20.00)綜合護理組 15 8.22±1.43 0 1 P-0.000 0.019 0.023
以上觀察分析可知,導致患者腹部手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致因,主要有麻醉時間過長,創傷所致的炎性反應等因素。患者一旦發生粘連性腸梗阻,多會出現腸狹窄及壞死等并發癥,嚴重時,需要實施二次手術。因此,為預防各類并發癥,需給予腹部術后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本次觀察分析中可見,綜合護理因其所實施的是針對性強,且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因此,可以為患者提供科學、全面、規范、舒適、細致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大大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有效促進患者預后,使其快速康恢[9]。
綜上所述,給予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后,較之常規護理干預,獲得更做優的臨床護理效果,對于促進可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患者其術后快速恢復,具有積極的作用,該護理模式利于構建康良的護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