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紅 黃建軍
(1.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北京 102400;2.房山區第一醫院,北京 102499)
疼痛是身體出現損傷以及潛在損傷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發生疼痛后機體會出現不愉快的感覺,因此被認為是除呼吸、血壓、脈搏和體溫之外的第五項生命體征。術后疼痛是指手術結束后即刻產生的一種急性傷害性的疼痛,一般發生在術后的1周時間內,導致機體發生呼吸、心血管、代謝等方面的異常,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均產生不利影響[1]。一般術后疼痛屬于急性疼痛,但是如果未能及時進行處理,則會發展為慢性疼痛,進而轉化為神經病理性疼痛和混合疼痛,因此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需受到重視,并選擇更加科學的麻醉方式,對手術產生的疼痛進行綜合干預[2]。羅哌卡因屬于一種酰胺類局部長效麻醉藥物,被廣泛應用到手術中,其化學結構與布比卡因相似,而理化特質則位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之間,因此在使用之后可以快速發揮作用,麻醉時間較長,同時對于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傷害較小[3]。但是在進行臨床使用的過程中發現羅哌卡因的使用濃度尚無定論,需要進行相應的對比分析,以確定適宜的劑量,確保藥物使用安全性[4]。本文對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收治的110例實施硬膜鎮痛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5 例。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5.87±3.21)歲;體質量40~80 kg,平均體質量(60.21±3.13)kg;手術時間 78~ 275 min,平均手術時間(175.32±7.21)min;原發性疾病:心臟手術12例,肺癌23 例,胸部創傷20例。試驗組男性34例,女性21 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5.93±2.35)歲;體質量40~82 kg,平均體質量(60.15±3.76)kg;手術時間 74~ 277 min,平均手術時間(175.98±6.87)min;原發性疾病:心臟手術11例,肺癌21例,胸部創傷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完整的臨床就診資料;②符合硬膜鎮痛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①呼吸抑制;②嚴重腎臟、肝臟、心臟功能異常;③重癥肌無力;④麻醉藥物過敏;⑤中途退出。
所有患者均進行硬膜外麻醉聯合靜脈麻醉,在麻醉前30 min注射阿托品(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382,規格:1 mL ∶ 0.5 mg),劑量為 1 mL,后進入手術室,開放靜脈通道,進行氣管插管通氣,經硬膜外導管注入羅哌卡因(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37,規格:10 mL∶100 mg)。對照組在手術開始前30 min注射0.25%羅哌卡因(0.75%羅哌卡因1.5 mL+注射用水1 mL),試驗組則注射濃度為0.20%羅哌卡因(0.75%羅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5.5 mL),之后實施麻醉誘導:給予咪唑安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0980026,規格:15 mg)0.05 mg/kg,給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μg)0.3~0.4 μg/kg,給予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69,規格:50 mL∶1 g)1.5 mg/kg,給予阿曲庫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90202,規格:50 mg)0.8 mg/kg,在手術期間需要間斷性地注入阿曲庫銨維持機肌松狀態,同時手術全程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控,使用多功能監護儀[深圳市科曼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粵械廣審(文)第2020010145號,型號:C50]對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指標進行記錄,維持血壓等指標的穩定性。
在手術結束之后需要確定符合以下標準后拔管:①術后患者恢復自主呼吸;②抬頭時間>3 s;③脈搏氧飽和度>93%。術后隨訪觀察記錄由麻醉科鎮痛小組成員完 成。
①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生命體征:分別對麻醉實施40 min、麻醉實施后5 h心率、平均動脈壓、脈搏氧飽和度指標進行對比。②對比兩組患者麻醉實施效果:通過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意識恢復時間、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進行對比。③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對術后0.5、1.5、3.5、5.5 h時間段內的疼痛情況進行分析,疼痛評估使用視覺模擬(VAS)評分法,總分為10分,分值在0~1分為無痛,2~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④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頭暈+惡心+嘔吐)例數/總例數×100%。
本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23.0,計數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在麻醉后40 min心率、平均動脈壓、脈搏氧飽和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在麻醉5 h后上述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生命體征(±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生命體征(±s)
組別 n 心率(次/min) 平均動脈壓(mm Hg) 脈搏氧飽和度(%)40 min 5 h 40 min 5 h 40 min 5 h對照組 55 92.13±6.21 78.32±4.16 136.76±1.73 126.34±1.34 104.34±1.72 96.13±2.11試驗組 55 87.32±5.25 77.98±4.33 129.45±1.54 126.14±1.28 98.11±1.32 96.32±1.54 t 4.387 0.420 4.195 0.800 4.207 0.539 P 0.025 0.675 0.039 0.425 0.023 0.591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意識恢復時間、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試驗組患者術后 0.5、1.5、3.5、5.5 h 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對比兩組患者麻醉實施效果(±s,mi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麻醉實施效果(±s,min)
組別 n 術后拔管時間 術后意識恢復時間 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對照組 55 20.14±5.76 11.03±5.03 7.32±4.33試驗組 55 19.76±5.77 11.02±4.99 7.28±4.18 t 0.356 0.010 0.049 P 0.730 0.992 0.961
表3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s,分)

表3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s,分)
組別 n 術后0.5 h 術后1.5 h 術后3.5 h 術后5.5 h對照組 55 7.93±1.65 6.03±1.32 5.73±1.63 5.11±1.12試驗組 55 7.06±1.18 4.11±1.15 3.02±1.41 3.11±1.11 t 3.181 8.133 9.325 9.406 P 0.002 0.000 0.000 0.000
試驗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2%低于對照組10.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疾病治療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愈,還需要在治愈的同時兼顧安全與舒適,特別是術后患者的疼痛感成為了近幾年臨床麻醉的重點關注問題。一般來講術后疼痛屬于急性疼痛,但是干預力度不足則會發展為慢性疼痛,造成機體不適的同時,還會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內環境紊亂,直接造成術后恢復不良,因此需要進行科學的干預。手術疼痛與一般的生理性疼痛存在一定的差異,術后機體受到損傷刺激后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中間胞質發生反向流動,釋放大量的P物質,加重損傷位置血管的通透性,并釋放大量的前列腺素,產生疼痛感,可導致痛覺閾值降低的問題,會直接對手術實施質量和安全性造成影響[5],因此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非常重要。
人體對羅哌卡因的耐受度較高,但是大劑量使用該藥物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加大了心肌的供血,使心率、平均動脈壓、脈搏氧飽和度有所提升,但是在術后一段時間可恢復至正常狀態[6]。本研究顯示,試驗組在麻醉后40 min心率、平均動脈壓、脈搏氧飽和度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在麻醉5 h后心率、平均動脈壓、脈搏氧飽和度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分析其原因,羅哌卡因屬于純左旋體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給藥后對機體內鈉離子內流至神經纖維細胞膜進行控制,使可逆性組織沿神經纖維沖動傳導的作用增加,以實現鎮痛的目的。該藥物在使用后可以與機體內ɑ1-糖蛋白高度結合,僅3%~4%的藥物為游離的形式,因此藥物的利用率高[7]。本研究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在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意識恢復時間、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術后 0.5、1.5、3.5、5.5 h 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2%低于對照組10.91%,(P<0.05)。分析其原因,羅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通過阻滯阿片受體起到鎮痛的效果,可減少其他類型麻醉藥物的濃度,因此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但是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會增加心臟負擔,產生不良反應。0.25%羅哌卡因鎮痛效果不佳可能與舒芬太尼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導致舒芬太尼的用量減少,鎮痛效果降低;而0.20%濃度的羅哌卡因在使用期間適當追加舒芬太尼即可達到鎮痛的效果,不需要更換其他鎮痛類藥物,在藥物不良反應的控制方面起到積極作用[8]。
綜上所述,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使用0.20%羅哌卡因,可以維持患者手術期間各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促進術后恢復,在減少術后疼痛以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方面較0.25%羅哌卡因更突出,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