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石榮義
(1.邳州市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邳州 221399;2.邳州市人民醫院,江蘇邳州 221300)
肋骨骨折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近年來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事件的頻發,造成該類型骨折的發生率不斷增加。臨床數據顯示發生率已經達到45%~65%[1]。引起肋骨骨折的因素較多,例如高空墜落、暴力等,骨折根數較多,可導致胸部外壁變形,進而損傷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病情嚴重時患者還可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情況,影響其生命安全與生活質量。因此,及時對此類患者實施影像學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促進骨折早日康復。對于肋骨骨折的診斷,以影像學檢查為診斷的基礎,目前臨床用于診斷該疾病骨折類型的檢驗方法主要是CT、X線胸片、數字化X線攝影等。X線胸片為常規檢查,但是漏診和誤診的可能性較大;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具有快速、價格低廉和經濟的優勢,存在較為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2],但是由于機體胸廓的生理結構較為特殊,采取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誤診和漏診的可能性也較大,極易導致延誤疾病最佳治療時機。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16層螺旋CT逐漸得到廣泛的臨床應用,并取得了醫患雙方的認可和青睞,將其用于肋骨骨折的診斷中,可獲取更為清晰、詳細的骨折情況,對于骨折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本研究以16排螺旋CT診斷肋骨骨折的價值為內容展開評價,同時選取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患者為對象實施不同影像學檢查,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例,女 性23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6.53±3.29)歲;骨折至入院時間1~14 h,平均時間(7.58±1.89)h;車禍致傷21例,高空墜落致傷9例,打架致傷15例,其他原因致傷5例。本研究經邳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入組對象視聽功能、理解能力、語言功能正常;②可良好配合全部研究項目。排除標準:①存在生命危險;②凝血功能障礙;③臨床影像學資料缺失;④中途轉院等患者。
16排螺旋CT檢查:研究所用16排螺旋CT機的型號是NeuViz 16 Classic(沈陽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實施檢查時的參數包括電流是220 mAs,電壓是120 kV,層厚是1.25 mm,螺距是1.375 mm,掃描的時間為10~12 s。指導患者以仰臥位進行檢查,輔助患者雙手抱頭,充分暴露胸腹部。自患者胸部開始掃描,掃描時間控制在15 s以內,掃描完成后將獲取的圖像資料以VRT(容積再現技術)以及CPR(曲面重建法)進行三維重建,同時根據不同的需求對角度實施調整,從而獲取多維度的圖像,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指導患者合理屏氣。
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研究所用的數字化X線攝影成像系統型號是Definium6000型(美國GE公司),實施檢查時的儀器是電流為1.5~2.0 mAs,電壓是60~70 kV。檢查時指導患者采取坐位,分別拍攝胸部左右斜位數字化X線攝影片以及胸正部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肋骨的疼痛部位進行標記,將疼痛部位坐位攝片中心,實施切線投照,攝片時指導患者屏氣。檢查結束后,均由邳州市人民醫院影像科3名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閱片,閱片方法為雙盲法。
將手術病理結果作為對照金標準,對比分析16排螺旋CT以及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的診斷準確性、誤診率、漏診率,同時分析肋骨骨折部位的檢出情況,主要是腋緣、腋下、胸肋關節、肋弓以及前肋。
本研究中的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 24.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進行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50例患者均是肋骨骨折,均見到骨痂生長,符合性是100%,16排螺旋CT檢出49例,檢出率是98.00%,數字化X線攝影檢出43例,檢出率是86.00%,與數字化X線攝影胸片檢查相比,16排螺旋CT檢出率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6排螺旋CT漏診率是2.00%,誤診率是0.00%,數字化X線攝影漏診率是8.00%,誤診率是3.00%,兩種檢查方式的誤診率和漏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診斷結果分析量表[例(%)]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腋緣骨折3例、腋下骨折5例、胸肋關節骨折9例,肋弓骨折11例,前肋骨折22例。16排螺旋CT檢查與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情況,見表2。

表2 骨折部位結果分析量表[例(%)]
人體共有12對肋骨,包括真肋、假肋以及浮肋,其中真肋指的是1~7對肋,肋前端能夠借助肋軟骨和胸骨連接,假肋指的是8~10對肋骨,前端能夠借助上位肋骨和軟肋形成肋弓,浮肋指的是11~12對肋骨,前端在人體腹壁肌層中游離[4]。此外,臨床將12對肋骨又歸納為中位肋骨、下位肋骨以及上位肋骨,其中1~3對肋骨是上位肋骨,由于此部位的范圍較小,受到鎖骨和肩胛骨的保護,因此發生骨折的可能性較低;11~12對肋骨指的是下位肋骨,此部位的肋骨日常活動較為頻繁,發生骨折的風險同樣較小;4~10對肋骨指的是中位肋骨,此部位基本無保護措施,且位置相對較為固定,因而發生骨折的風險較大[5]。在發生肋骨骨折后,骨折的肋骨尖銳端可向內移位,刺破胸膜、肋間血管、肺組織、上腹部臟器的可能性較大,同時極易造成多部位臟器損傷、氣胸、血胸等嚴重情況,向外移位可對胸壁造成損傷,進而產生胸壁血腫、皮下血腫及皮下氣腫等。多段、多根骨折時還可出現連枷胸,進而發生矛盾呼吸運動,可對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嚴重損 害[6]。
鑒于肋骨骨折的損害,臨床應當加強對于肋骨骨折的重視度,采取適宜的方式進行診斷,繼而給予患者更為科學、合理的治療,以促進骨折早日康復[7-8]。對于肋骨骨折的診斷,臨床影像學診斷方式較多,數字化X線攝影為常用診斷方式之一,可獲取較為顯著的診斷價值,但是由于肋骨生理結構存在較為明顯的特殊性,數字化X線攝影平片對于較為隱匿的骨折部位或者是存在重疊部分的骨折具有顯著的局限性,例如腋中線、肋軟骨、腋下、輕微線性骨折,存在的漏診風險較大[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6排螺旋CT檢出率是98.00%,數字化X線攝影檢出率是86.00%,在陳建樂等[10]研究中,分別對98例肋骨骨折患者實施不同影像學診斷,結果顯示16排螺旋CT檢出率是96.94%,數字化X線攝影檢出率是78.57%,這與本研究結果類似,說明16排螺旋CT檢查優于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16排螺旋CT在近年來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現如今已經得到了醫患雙方的青睞,該種檢查方式僅需要患者屏氣1次即可完成,因而可適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此外,16排螺旋CT檢查方式具有分辨率高、后期處理功能強大等優點,可進行多平面重組操作,因而診斷準確性更高,可根據骨折的情況及時反映出病變情況,有利于臨床獲取更為詳細、真實的資料進行合理的治療,具有更加顯著的診斷價 值。
綜上所述,肋骨骨折的臨床發生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大影響,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安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診斷中可獲取更為清晰、詳細完整的骨折情況,進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客觀、真實的影像學支持,有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且誤診率和漏診率較低,值得在肋骨骨折的診斷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