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摘? 要:建筑工程技術不斷發展,隨著建筑結構的改變,建筑技術也在不斷進行優化,后澆帶施工技術是建筑中常見的技術,合理使用能夠提升建筑標準,保證建筑質量。文章主要通過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問題的分析,全面提出技術相應優化標準,以此,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確保建筑安全穩定。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優化
中圖分類號:TU75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4-0147-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th the change of building structure, building technology is also constantly optimized.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comm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Rational use can improve building standards and ensure build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optimization standard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
Keywords: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引言
房屋建筑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隨著功能的不斷提升,其整體結構也產生了變化,以結構設計的創新,滿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結構設計能夠有效保證建筑物安全穩定,有效解決地基差異沉降的根本問題,為了全面保證建筑整體性,進行建設時,需要預留主樓與裙樓沉降后澆帶,后期施工才能保證整體性。傳統的后澆帶是封閉式施工,整體技術難度大,施工麻煩,施工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了建筑的品質,比如說,施工工藝不合理、后澆帶封閉時間限制、新舊混凝土結合面處理不當、界面劑要求不規范等,嚴重影響了施工的質量,傳統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根據當時的工藝形成的,隨著技術進步與創新,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用于施工中,提高了施工的品質,所以說,新時期,全面提升后澆帶技術,優化流程非常重要,通過技術合理改進,解決施工難題,避免安全事故。
1 對于沉降后澆帶現場施工工藝要求
1.1 沉降后澆帶結合面要滿足結構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澆帶封閉后還要進行正常工作,事實上要全面重視結合面的處理,確保結合面粘結力和機械咬合力效果,以此提高施工的質量。從技術的角度看,影響新舊混凝土結合面性能的因素有幾個方面,結合面處理不當,則降低強度,不利于建筑的安全穩定。結合面粗糙度、混凝土強度均會影響到結合面的效果,如果結合面的粗糙度越大、新舊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那么,后澆帶的抗剪強度就越強,整體效果則會越好。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處理,在混凝土本加固過程中,把結合面處理得粗糙一些,根據不同的條件,預留斜縫、階梯縫或齒形縫,這樣,后期施工時,其強度會有所提升,保證新舊混凝土能夠形成整體。
1.2 沉降后澆帶結合面要滿足結構抗滲要求
沉降后澆帶關系到建筑的穩定性,要全面重視這個環節,處理好結合面,一般設置在沉降差異較為嚴重的部位,比如說,高層建筑時,可以選擇主樓與裙樓之間,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后期質量問題,使后澆帶結合面更加密實,避免出現滲漏的問題。從技術標準上看,后澆帶新老混凝土粘結面涂抹界面劑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結面抗滲效果,保證了建筑物的防滲能力,雖然界面粗糙度能夠提高強度,但是不能起到抗滲效果,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增加了滲漏。
2 目前后澆帶施工普遍作法及弊端
2.1 留設后澆帶未考慮底板鋼筋導致混凝土斷開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技術流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徑,后澆帶僅用隔斷鋼絲網將此處混凝土斷開,這樣的情況下,實際澆筑混凝土時,就會受到振搗作用影響,使周邊的砂漿流失,過多的集中粗骨料,后期拆模以后就會出現大量的蜂窩麻面,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同時,也會在這些區域出現滲漏的問題,整體受力不均還會造成建筑物的損壞,大量鋼筋在長時間的滲漏作用下,還會出現銹蝕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了建筑的質量,埋下安全隱患。所以說,需要在后澆帶封閉前全面做好相關的作業,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剔除,降低施工整體成本,提高建筑安全性,滿足工期要求。
2.2 止水鋼板設置及上下混凝土斷開
傳統的方法主要是在底面鋼筋及頂部鋼筋將安裝完畢時進行,對止水鋼板進行處理,一般是通過電焊焊接的方式,把上下層鋼筋焊接上,在止水鋼板上下連接樁用鋼絲網隔斷。這種方法不利于施工,施工過程中,其空間過小,隔斷設置是否滿足標準需要,還不可知,整體質量得不到控制,同時,后期的檢查驗收難度加大,不能確保施工質量。止水鋼板焊接在受力鋼筋上,容易對鋼筋力學性能產生較大的破壞,無法保證整體安全,實施澆筑施工,剔鑿時間長并影響結構。
2.3 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鑿毛處理施工
施工的前期工期緊,所有工序非常繁多,要想全面保證施工進度與質量,則需要提前做好技術處理,鑿毛剔打工序是進行封閉前的主要工序,要全面展開,才能跟上進度需要。如果建筑工期長,就需要適當延后后澆帶封閉的時間,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損失,保證施工質量。如果前后時間間隔長,難免會出現水接觸的現象,建筑物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中,就會造成隔斷鋼絲網銹蝕,不利于后期施工。進行封閉沉降后澆帶時鋼絲網要全面做好處理,對腐蝕的用風鎬剔除。
3 沉降后澆帶現場施工工藝優化
3.1 后澆帶平面布置
為了全面保證后澆帶整體質量,需要做好平面布置,全面遵循“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原則,合理科學做好設計,保證結構內力強度,地下室一般需要設計在形體變化交界的地方;超長樓面后澆帶要保證距離,降低溫差和收縮應力影響,一般技術標準是間距30~40m。后澆帶寬度的控制非常關鍵,要充分考慮到施工的方便性,按結構構造要求寬度為700~1000mm。
3.2 后澆帶支撐體系
后澆帶要使用大量的模板和支撐,要想全面滿足強度要求,避免出現事故,就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全面做好計算,保證數量的同時,節省成本。要能充分做好科學計劃,通過獨立設置滿足技術要求,一般技術標準是上下可調支撐,才能保證穩定結構,確保各方面受力均勻,結構不合理,計算不科學,就會在施工中出現問題,造成梁板上部裂縫、后澆帶下撓、頂板下沉等事故。施工中把握好幾個要點,一是后澆帶兩側保留受荷支撐最少2排;二是斷開形成懸臂結構的梁要及時拆除支撐;三是支撐水平方向加設拉結;四是模板安裝尺寸一定要嚴格標準,保證軸線定位。圖1為支撐體系示意圖。
3.3 后澆帶鋼筋處理
后澆帶鋼筋處理要嚴格規范,科學施工才能保證安全,鋼筋的處理決定了整體結構穩定性,更直接影響后期質量。要全面做好后澆帶鋼筋作業,就需要把握好幾個方面,一是后澆帶梁板存在大量的受力鋼筋,這部分要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受力鋼筋要保證貫通,這樣,才能確保整體安全穩定;二是受力主筋主要通過焊接進行主體連接,加筋不超過原配筋率30%;三是鋼筋綁扎要保證結實,可以增加鋼筋網片高度,提高保護強度,后澆帶馬凳和墊塊要加密;四是鋼筋施工要嚴格程序標準,后澆帶兩側鋼筋綁扎需要把附加鋼筋同時綁扎,保證整體性。
3.4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是重要的環節,要全面保證整體品質,進行施工時,要嚴格流程標準,保證施工質量符合設計強度要求。一是留置混凝土強度塊及抗滲強度試塊,通過充分的試驗,得到相關的依據,滿足設計抗滲要求標準 ,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有一個提高,一般為一個強度等級,這樣進行后澆筑施工后,才能補償收縮的混凝土,滿足限制膨脹率指標要求,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二是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必須要保證結合面整潔,施工前,需要對周邊的垃圾進行清理,有效剔除表面松動砂石、浮漿,并對結合面進行鑿毛,通過水洗保持干凈。三是底板和墻的處理要得當,混凝土振搗分層處理,各層不超400mm,混凝土澆筑完成60d,沉降結構頂板澆筑14d 后進行。
3.5 留設后澆帶時未考慮底板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斷開優化
模板用與保護層厚度相等的混凝土條安置在后澆帶混凝土斷開位置,其標號要一致,這樣才能更好地結合,保證整體強度不受影響,通過斷開設置,為后期施工做好充分準備,綁扎板底部鋼筋要考慮到后期的抗滲情況,從結構上做好整體控制,滿足防滲漏要求,提升施工品質,有效的處理節省了多道工序,減少了資金投入,節約成本支出,同時,也保證了工期。
3.6 止水鋼板設置及止水鋼板上下混凝土斷開優化
底板鋼筋安裝結束以后,則要對上部進行處理,止水鋼板工序施工非常復雜,需要事先預制高度足夠的混凝土支座,混凝土的標號要保證一致,便于結合面強度,下端為混凝土墊塊上端預埋短鋼筋為固定止水鋼板焊點。支座安放的間距視情況作業而定,能夠使固定止水鋼板固定就符合標準,固定支座后可以沿止水鋼板方向綁扎鋼絲網,便于混凝土斷開。
3.7 接觸面鑿毛處理施工工藝
混凝土初凝后需要立即將鋼絲網拆除,保證清潔狀態,用鋼刷把粗骨料處理好,呈現“半露半掩”狀態,便于咬合,用清水將浮渣沖洗凈,用混凝土處理好外露鋼筋,通過止水鋼板涂刷的方式,提高防銹保護層結構,這樣,封閉后澆帶施工后才能形成強大的保護層,避免出現腐蝕的問題,保證了結構穩定。后澆帶封閉的時期是主體結構封頂后,混凝土雖然已終凝,只要沒出現松動的情況,接觸面受力就會穩定。
4 結論
建筑工程關系到社會穩定,只有全面提高后澆質量,才能滿足受力要求,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優化工藝、簡單流程,全面滿足工期要求,有效提升建筑品質。
參考文獻:
[1]續景瑞.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4):27-28.
[2]李宏偉.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黃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