紉秋
嬰兒是月齡為0~6個月的孩子,較大嬰兒的月齡是6~12月,幼兒是指12~36月齡的孩子。對于嬰幼兒來說,父母們最關心的莫過于他們的飲食和睡眠了。古人云:“病從口入。”這句話如果從微生物角度來解釋,可以理解為被微生物污染的不潔食物入口,會導致一系列身體對抗“外邪”的反應,如嘔吐、腹瀉等。配方奶粉是非母乳喂養嬰兒的唯一食物。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則是嬰幼兒斷乳期的重要添加食品。它們的安全性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來說極其重要。如果嬰幼兒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如克羅諾桿菌,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及時了解潛在的危險因素,并采用科學的方法規避、消除潛在的危險,我們身為父母才能真正做到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克羅諾桿菌曾用名為阪崎腸桿菌,該菌最初被認為是黃色陰溝腸桿菌,1980年更名為阪崎腸桿菌,2008 年被重新定義為克羅諾桿菌屬。該菌是一種在水、土壤、天然及加工食品中廣泛存在的食源性致病菌。克羅諾桿菌是一種耐熱菌,可以在6~47 ℃條件下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39 ℃。研究表明,克羅諾桿菌還具有耐高滲透壓、抗干燥特性以及高效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以在水份活度0.3~0.69的嬰幼兒米粉中存活。而一般微生物生存的水份活度在0.75以上。克羅諾桿菌在低溫條件下抗干燥能力很強,可在干燥環境下存活2年,并在水化后立刻繁殖。這些特征是其在食品加工行業傳播,并且成為潛在污染源的重要原因。
克羅諾桿菌屬于條件致病菌,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或免疫力較弱嬰兒的感染風險最高。該菌可以引起新生兒小腸結膜炎、腦膜炎、菌血癥和敗血癥,死亡率高達40%~80%,并可能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成人克羅諾桿菌感染的癥狀有:結膜炎、膽汁性敗血癥、尿膿毒癥、闌尾炎、傷口感染、肺炎、腹瀉。可能由于血腦屏障的成熟,成人病例較少發生敗血癥和腦膜炎。
2004年2月,世界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嬰兒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腸桿菌研討會”上指出,即使食品中只有極微量的阪崎腸桿菌(克羅諾桿菌)污染,也能導致感染,因此將其和沙門菌共同列為嬰幼兒配方粉中的A 類致病菌。國內外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均明確規定嬰兒配方食品,尤其是0~6個月嬰兒食品中不得檢出克羅諾桿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GB25596-2010)規定,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中均不得檢出克羅諾桿菌。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攝入被污染的嬰兒配方粉、母親生殖管道、居住環境、攜菌看護者等是新生兒感染該菌的主要途徑。其中,攝入被污染的嬰兒配方奶粉被認為是嬰兒感染克羅諾桿菌的首要原因。嬰幼兒食品營養豐富,較少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使用方式簡單,不需高溫加熱,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克羅諾桿菌可形成生物膜,增強對清洗劑和消毒劑的抵抗能力,并且能附著到硅膠、乳膠、聚碳酸酯、不銹鋼、玻璃和聚乙烯等材料的表面,一般的清洗并不能全部清除該細菌。這些食品用具被細菌粘附也是造成嬰兒感染的重要原因。
克羅諾桿菌感染主要通過進入人體消化道,附著和侵入人腸道上皮細胞感染宿主,引起發病。該致病菌能夠編碼多個與致病過程密切相關的毒力因子,這些毒力因子通過粘附于宿主細胞表面,侵入和破壞腸上皮細胞內的腸屏障,從而轉移到更深的器官(如脾臟和肝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部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10)》中規定:嬰兒配方食品指以乳類及乳蛋白制品為主要原料(乳基),以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為主要原料(豆基),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成分,僅用物理方法生產加工制成的液態或粉狀產品。這類產品適于正常嬰兒食用,其能量和營養成分能夠滿足0~6月齡嬰兒的正常營養需要。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是指以一種或多種谷物為原料,添加適量營養強化劑和其他輔料,經加工制成的適于6月齡以上嬰幼兒食用的輔助食品。
1.有研究表明,不同包裝類型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內置獨立小袋包裝谷粉的微生物污染率遠低于整袋包裝或罐裝類型。原因可能是這兩種包裝類型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有區別:內置獨立小袋包裝類型產品,較整袋或罐裝類型產品要經過更多工序、環節完成滅菌,并且每個小包裝都要進行密封。因此,消費者在為小寶貝們挑選輔食類的食物時,可以優先考慮有獨立包裝的。
2.世界衛生組織對配方粉調配和存儲有以下兩點建議:(1)沖調最好用溫度高于70 ℃的熱水。使用熱水沖調奶粉會大大降低細菌繁殖的數量。同理,輔食類食品,如較大嬰兒配方奶粉、添加益生菌的嬰兒米粉等產品同樣存在克羅諾桿菌污染風險,也建議用高于70 ℃的熱水沖調。(2)配方粉開罐后如需儲存,建議溫度低于5℃,并盡可能縮短配方奶粉的儲存時間。最小化貯存期可以降低微生物的繁殖可能。
3.根據克羅諾桿菌耐酸不耐堿的特性,建議家庭采用堿性清洗液消毒、清洗奶瓶等嬰兒餐具,或用熱水對嬰幼兒使用的餐具進行消毒并恰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