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洋海
在疫情全球蔓延和國內高校準備復學之際,做好來華留學生工作不僅對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重要意義,對傳統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危機中,要系統梳理疫情期間整體工作,改革來華留學生招生、教學、管理、服務和就業等方面的工作,抓住來華留學生工作的關鍵點,直面專業學習和思想引導工作。
面對挑戰,要跳出固有思維,尋求新思路,謀求新變革。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和整體觀念,對來華留學生工作進行全面統籌、系統考慮,做好頂層方案設計。要在危中見機,在具體的工作中,抓重點,分層分類、集中精力解決關鍵問題,以點帶面、逐次解決教育管理中的具體問題。
在全球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國內高校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學,傳統的來華留學生工作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思維意識的挑戰。原有傳統的來華留學生工作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師生延遲返校,各時段的工作安排推遲,甚至不少在海外的來華留學生無法回到校園,常規的工作思路在當前形勢下捉襟見肘,迫切需要新的思維意識作指導,以確保當前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管理體系的挑戰。受疫情影響,傳統的招生、畢業和日常管理體系面臨沖擊。疫情是危也是機,克服危難就會迎來機遇。面對疫情的沖擊,須從傳統的管理體系中跳出來,通過重新梳理、思考和調整,全面升級來華留學教育管理體系。

浙江師范大學來華留學生志愿者協助入戶登記、核查留校來華留學生信息
教育教學的挑戰。受疫情影響,學校無法集中進行線下教學。在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來華留學生進行有效的線上教育教學和思想引導也是全新的挑戰。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可見“全周期管理”意識在超大城市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為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全周期管理”意識對于疫情期間的來華留學生工作,以及今后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體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在校400余名國際學生構筑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線
“全周期管理”意識是一種管理思維,要求做到與事物的變化周期相一致,實現全周期的動態管理、閉環管理,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現在對疫情從暴發到結束的周期尚無法預測,更沒有最終結論,但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卻有自身的周期,如一年中每個月的工作要點、來華留學生從入境到出境的周期工作要點、來華留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周期工作要點,等等。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既要注意時間周期,也要注意環節周期,從開始到結束,實現系統閉環。
首先,要對來華留學教育大系統及其各子系統的周期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盡管疫情期間,很多工作無法按時啟動和進行,但仍有部分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時間可適當順延,但不能過度延期。重要工作要做到“不誤農時”,如期開展。例如招生工作,一旦錯過關鍵時間節點,即使疫情結束,短期內也難以挽回損失。
其次,要對來華留學生工作模塊有系統把握。工作模塊之間的周期體現在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前期工作如有缺失,其后的工作必定產生連鎖反應。例如專業教學,一旦部分基礎課程的教學停滯,或者未進行有效教學,其他相關聯的課程也將難以順利進行,對于知識邏輯嚴密的理工科專業尤為如此。因此,需要對課程安排做好調整,線上教學期間盡可能安排語言文化類相關課程和部分難度較小、知識關聯度較小的科目。
再次,要對來華留學生入境管理和疫情防控的周期有全面把握。疫情防控責任重大,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實現全周期全過程管理。針對來華留學生入境返校,要做好預案,考慮到每一個環節,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事中要重視每一個環節,確保落實到位,不留空白;事后要做好總結,為今后的工作積累經驗。例如從第一個留學生入境返校,到最后一個留學生入境返校是一個大周期,中間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遺落;留學生個人從入境到隔離期滿、檢測正常,最后順利回歸課堂是一個小周期,其間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周期內的所有階段、所有環節都要在維護大局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到位,確保工作穩定有序推進。最后總結經驗,查漏補缺,以備將來。
在全球疫情危機中,我們要從傳統的工作模式中走出來,通過重新梳理、思考和調整,從招生入口、管理過程和畢業出口三個階段考慮,從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提升的角度全面升級來華留學教育管理體系。
統一招生標準,凸顯來華留學整體品牌。疫情在國內暴發時,不少國家從中國撤僑,一度對來華留學生的心態和其未來的期待造成較大沖擊。然而,隨著中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成為全球疫情中的“安全島”,中國的留學教育優勢又得以彰顯。在以往的招生工作中,由于全國的來華留學生招收工作缺乏統籌,各高校基本上各自為戰。在當前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下,一些傳統的留學目的地大國吸引力降低,來華留學的形勢將會發生積極變化。因此,今后更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考慮,統一招生標準,嚴格準入條件,提高來華留學生生源質量,從入口處就凸顯留學中國的整體品牌。
優化畢業管理,實現線上畢業審核認定。傳統的畢業審核、畢業管理工作均為線下進行。目前,還難以預料未來一段時間境外疫情的發展和防控情況,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探索電子化、無接觸、遠程的畢業答辯、畢業審核、畢業典禮和畢業證書發放等工作。這需要一個完整的系統流程來實現,不是單所高校能獨立完成的,尤其涉及到中國政府獎學金生,還需要國家層面的統一協調和政策支持。線上畢業審核和認定等工作一旦實現,不僅有利于疫情期間留學生畢業工作的開展,從長遠看,更有利于開展來華留學的遠程培養探索,大大拓展來華留學教育的內涵和外延。
升級日常管理,探索線上趨同化管理。一方面,疫情防控更加凸顯了趨同化管理的優勢。疫情期間,實現了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的高校,各部門、各專業學院分工協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學和教學科研育人,來華留學生的線上教育管理穩步推進,取得了較好效果。校院兩級趨同化管理,多部門協同,讓更多專業學院和更多部門參與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減輕來華留學生工作的歸口部門或歸口學院的壓力;另一方面,傳統的趨同化管理也需要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升級,在設計中國學生線上教育管理方案的同時,一并考慮來華留學生的線上教育管理方案。
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盡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作,但關鍵和核心部分是專業教育和思想引導,一個涉及能否掌握專業能力,一個涉及立德樹人。當前階段,應刪繁就減,抓住核心和重點工作,保證總體工作的平穩有序。
一方面,做好來華留學生線上教學。當前,來華留學生分散在世界各地,由于時差大、網絡設備參差不齊、各地學習條件和環境差異明顯等原因,線上教學質量會受到一定影響。這種形勢下,如何有效開展線上教學,保證教學進度;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開展課程過程評價、階段測驗和課程考試;如何解答學生專業知識疑問;如何反饋教學效果,等等,都需要思考和探索。例如針對時差問題,如何保證每一位來華留學生都不遺漏。關于上課方式,是通過直播、錄播,抑或采用翻轉課堂方式等,不同專業、不同內容可有不同的考慮和選擇。此外,對于全留學生班和中外學生合班教學,方式也有較大差異。諸如此類的專業教學問題均為教育管理的新問題,需要從事來華留學生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員不斷探索、交流和總結。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推出何種舉措,既要保證一定的教學進度,確保專業教育不斷線,同時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使教學效果不打折扣。
另一方面,做好來華留學生思想引導。思想引導是來華留學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涉及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尤其在當前疫情全球蔓延、一些西方媒體制造有關中國不實言論的形勢下,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做好來華留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就顯得尤為艱巨。一是要利用思政課程,以及留學生輔導員、留學生管理員,通過線上課堂和線上交流活動,講解當前形勢和任務,說明滯留海外的來華留學生暫時不能返校的原因,同時分享中國抗擊疫情的典型人物和事跡,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立體展示真實的中國;二是要通過組織在華留學生現身說法,撰寫個人抗疫小故事,制作小視頻,宣傳在華的安全生活,展示中國有序的復工復產復學情況,傳播真實感人的中國抗疫故事,讓更多目前身處海外的來華留學生了解真實情況,感受中國力量;三是要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對來華留學生和其他境外回國人士做到標準一致、態度一致,既要嚴把工作關,又要展現工作溫度,讓來華留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嚴格認真和人文善意。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疫情更加快了這一變化的速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實踐中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認同。來華留學教育事業與國家整體命運休戚相關,扎實做好來華留學生工作,對應對當前疫情和未來長遠發展都有重要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