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婷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5)
關鍵字:油源對比;烴源巖;生物標志化合物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內富集大量的油氣資源,根據生物標志參數來劃分研究區內油群關系及與兩套烴源巖的油源關系。綜合多項生標參數顯示特征分析得出,各層原油樣品和烴源巖樣品的參數分布特征相似,其中長4+5、長6段原油樣品在多個生標參數值變化上,都與長7暗色泥巖顯示出很好的親緣關系,說明來源于長7層。長8含油層中除了自生自儲的油氣資源外主要也來源于長7段,長9段優質烴源巖對各油層組也有少量貢獻。
此次對延安探區內的長7、長9層泥巖樣品,通過烷烴、甾烷、萜烷色譜圖分析,分析研究區內主力生油巖的生物標志化合物發育特征。
長7和長9段暗色泥巖樣品的色譜分布趨勢相似,都顯示為碳數分布范圍較大,一般為C12~C35或C11~C35,且分布趨勢都為單峰型前鋒態。不同的是長7泥巖∑C21/∑C22值為1.92,C21+22/C28+29比值為2.34;長9泥巖∑C21/∑C22值為1.60,C21+22/C28+29比值為1.64。長7層的參數值比長9層的泥巖高,表明長7段烴源巖的熱演化成熟度比長9高 (表 1)。
其中可以利用烷烴生標參數比值反映出烴源巖的沉積環境,結合生標參數值可以看出,長7段烴源巖沉積時湖盆水體較深因此長7段烴源巖生標參數顯示出還原相,長9段烴源巖沉積于湖盆水進階段,此時湖盆水體較淺,因此長9段烴源巖生標參數顯示出弱氧化相。

表1 研究區長7、長9段中泥巖烷烴參數分布特征
油源對比研究是根據烴源巖和其生成的烴類在物性特征和地化參數相似性來確定油-巖關系,從而確定研究區內的烴源巖貢獻和影響能力的大小,來判明地區主要貢獻層和探究研究區內的有利開采區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原油與烴源巖色譜分析表明,研究區各層段原油和烴源巖的色譜峰型較為相似,碳數分布范圍為C11~C35,C21以下的正構烷烴豐度較高,尤其是烴源巖。正構烷烴的輕/重比是反映母質類型和成熟度的重要參數。長7、長9段烴源巖的∑C21-/∑C22+值分別為1.92、1.60,C(21+22)/C(28+29)的值為2.34、1.64與長4+5、長6、長8段原油的值相似(∑C21-/∑C22+的值分別為1.93、1.97、1.82;C(21+22)/C(28+29)的值為別為2.17、2.46、1.90)。綜上分析,研究區延長組原油成熟度參數和烴源巖成熟度參數相似。
各層樣品的萜烷色譜圖顯示出的分布特征較為相似,說明三套含油層與研究區內發育的優質烴源巖有一定的親緣關系。從樣品的甾烷色譜圖可以看出,研究區內各層原油樣品色譜分布特征都顯示出與長7段泥巖樣品有較好的相似性。
利用規則甾烷的構型特征來指示出研究區內的油-巖關系,從研究區內優質烴源巖與三套含油層原油的規則甾烷分布特征中可以看出,五個樣品構型都為C29>C28>C27說明其沉積環境相似,原油樣品中長6與長4+5與長7段泥巖樣品的指紋分布特征相近,說明這兩段含油層的油氣資源主要來自長7段烴源巖的貢獻。長8層原油樣品與兩個泥巖樣品的指紋分布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說明兩套烴源層對長8油層都有一定的貢獻。
從圖1原油和烴源巖的蛛網圖分布特征匹配方面,三套含油層與優質烴源巖的疊合性較匹配,其中長8段原油樣品與烴源巖樣品存在一定差異,考慮到長8段中的油氣受多源供烴影響。在Tm/Ts、C31S/(S+R) 和C29/C30值都顯示為,三套原油與長9段的疊合度更高,說明長9對三套油層也有部分貢獻。

圖1 延安探區延長組原油與烴源巖甾、萜烷特征參數蛛網圖
綜合不同的分析對比方法,對研究區內油-巖對比得出結論:長4+5和長6油層組中的油氣資源主要來自長7段優質烴源巖的貢獻;長8油層組除去自生自儲外主要也由長7段烴源巖貢獻,長9段優質烴源巖對各油層貢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