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 周尤

“我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我們重慶作貢獻。”
在2019重慶英才大會上,一位畢業于韓國釜山大學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博士表示。
這位博士名叫姚文輝,來自山東,此前從未到過重慶,緣何講話時稱“我們重慶”?
時間回到2019年7月,即將博士畢業的姚文輝開始打聽國內各個地方的科研環境和人才政策。
7月底,在網上得知重慶要舉行英才大會的消息后,姚文輝對重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一邊從網上了解這個城市,一邊讓國內的朋友幫忙打探這里的科研環境。”對于重慶,姚文輝一開始是很陌生的。
當得知重慶一直在著力發展航空航天、汽車產業后,姚文輝決定親自來重慶看一看。
10月中旬,姚文輝連山東老家都沒回,就直接乘飛機從韓國來到了重慶。
“重慶的人才政策很吸引我,尤其是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臺,讓我可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具體實踐。”姚文輝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發展的重慶求賢若渴,開放的西部天高地闊。
2019年11月9日,作為2019重慶英才大會重要活動單元,“千名博士重慶行”暨高層次人才洽談會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八中學渝北校區舉行,1200余名來自清華、北大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來渝感受“引才力”,姚文輝就是其中一員。
在2019重慶英才大會上,姚文輝與重慶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達成了進站協議,并將在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中心跟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繼續學習。
“鎂合金一般運用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重要領域,我們重慶有很多的相關產業,我相信我可以將所學知識成功運用在鎂合金工程技術上,為重慶的產業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姚文輝說。
除了良好的科研環境,“歸屬感”也是重慶打動姚文輝的一大原因。
“學校在各方面考慮得都很周全,給我們提供各種科研平臺,在生活中也給我很多幫助,誠意滿滿。”姚文輝表示,“雖然在重慶待了不到一個月,但已經有家的感覺了。”
經洽談對接,2019重慶英才大會成功簽約人才412名,從學歷看,博士211人,碩士201人;從地域看,國(境)外65人,國內347人。
近年來,依托“重慶英才大會”等活動,重慶努力為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搭建招收平臺,博士后工作站已在我市重點產業企業實現全面布局,重慶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僅是其中一個。截至目前,全市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3家,國家級博士科研工作站65家,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4家(包含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為進一步做好人才發展工作,重慶建立博士、博士后連續培養機制,定向培養進站人才;與在讀博士簽訂定向進站協議,提供一定學費補助,約定畢業后來渝從事博士后研究;搭建博士后創新配套平臺,設立一批“博士后導師工作室”“博士后創新創業園”等人才平臺并給予經費支持;建立博士后人員服務管理數據庫,取消博士后進出站文件審批……
通過這些舉措,博士后出站留渝率達到73%,有力支撐了我市高校電子信息、機械工程、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