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駝鈴悠悠,胡馬嘶鳴。千年之前的古絲綢之路上,商賈與使節從漢唐首都長安(今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越過雄關古城,踏過沙漠戈壁,將中國的商品和文化帶去遙遠的地中海沿岸。
昔日悠揚的駝鈴聲已經消逝在胡楊林間,取而代之的是響徹云霄的汽笛聲。如今,一趟趟班列如同鋼鐵巨龍般呼嘯而過,帶著“一帶一路”的倡議與和諧共建的聲音一路向西,傳遍沿線各國。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重慶提出,“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為重慶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重慶在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已由氣勢磅礴的“大寫意”轉向了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隨著重慶開放通道不斷拓展、開放平臺不斷提升、開放環境不斷優化,重慶制造和重慶文化正不斷走向世界,內陸腹地已變成開放前沿。
“鋼鐵駝隊”跑出重慶開放加速度
2020年3月18日,沙坪壩區團結村站。
伴隨著汽笛長鳴,HXd16063次中歐班列(渝新歐)滿載著外貿貨源,緩緩駛出。車輪碾壓鋼軌的轟鳴聲漸漸遠去。之后,這趟班列將在新疆阿拉山口換軌出境,沿著鋼軌鋪成的“絲路”抵達歐洲。
作為中國首個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重慶不斷拓展班列功能,為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創造了一系列可推廣的經驗。比海運時間更短,比空運成本更低,運輸網絡覆蓋整個亞歐大陸,中歐班列(渝新歐)正彰顯著自己的優勢,散發著讓人無法拒絕的魅力。
過去一年里,中歐班列(渝新歐)共去程668班,返程905班;2020年一季度的去程已達126班,返程131班。
從數據來看,在過去一年中,重慶與世界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聯互通局面。
地處內陸腹地、遠離出海口岸,這曾是阻礙重慶開放發展的短板。
如何實現自身開放,帶動西部其他省區共同發展,這是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所面臨的“思考題”。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出現,成為破題的關鍵。
借助鐵海聯運的形式,從重慶出發的班列,在廣西欽州港可轉海運至新加坡等東盟各港口,進而連通國際海運網絡。相比傳統的江海聯運,這條新線路將重慶至東盟主要港口的運輸時間縮短至15-20天。
借助重慶國際鐵路聯運和鐵海聯運大通道優勢,西部12省區市與海南、廣東湛江形成了“13+1”合作共建機制。“朋友圈”的擴大,也給重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線路延伸至全球88個國家、213個港口,重慶也正在組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完善通道機制,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文章。
中歐班列(渝新歐)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標志著“一帶一路”在中國西部地區實現銜接,中國西部開放發展的“大動脈”已經暢通。
平臺建設凸顯重慶內陸開放高地
2020年3月2日清晨,江上的一縷薄霧散去,果園港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果園港內,果園滾裝公司的工人們正忙著檢驗貨物,這是重慶本地商品車主機廠復工復產后發出的首批貨物——539輛外貿出口(南美)長安品牌商品車。
就在工人們忙著檢查裝箱的時候,一艘名叫“民眾號”的滾裝船已經停靠在果園港碼頭,只等貨物檢驗裝箱完畢,便可駛向上海港中轉,繼而漂洋過海去往南美。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在重慶有一個“Y”字形三線通道匯聚:向西的中歐班列(渝新歐),向東的長江黃金水道,以及向南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這個匯聚點,就是重慶最重要的鐵海聯運樞紐平臺——果園港。
2019年,美國康寧西部貿易分撥中心入駐果園港,這個世界知名的玻璃、陶瓷加工制作公司,緣何會將分撥中心選址于一個西部內陸城市?
“果園港處在‘一帶一路各運輸通道的連接點上,既有物流成本低、運輸量大的江海聯運,又有運輸實效高的鐵海聯運,而且通過就近配套果園B保,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美國康寧西部貿易分撥中心負責人說。
“果園港平臺的打造只是亮點之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示范性項目和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名片,兩江新區作為核心的承載體,截至目前共簽約項目54個,簽約金額120億美元,占全市近50%,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均占全市的30%以上。”重慶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張智奎說。
依托“一帶一路”建設,重慶已形成“戰略平臺+園區平臺+功能平臺+活動平臺”的開放平臺體系。這些開放平臺貢獻了全市外貿進出口的七成,吸收了全市外商直接投資的八成,是全市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的主戰場,是重慶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
產業發展助力重慶念好“貿易經”
璀璨閃亮的捷克水晶、頗具風情的肯尼亞手工藝品、口感醇正的斯里蘭卡紅茶……走進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水港片區的“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琳瑯滿目的進口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今年,交易中心還將新增5個國家館,特色商品種類也將由目前的5萬個增加到5.5萬個。重慶2020年2月空運進出口創歷史新高,跨境電商一線進口增長22.5%,其中休閑食品、化妝品增長較快。”重慶海關副關長李玉說。
“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兩江新區加快現代化服務業建設,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不只限于服務業,還有以對外貿易為支撐點的制造業產業。
重慶翊寶智慧電子裝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翊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NB)研發與制造廠商,產品主要出口至亞洲和歐洲。
翊寶公司在“一帶一路”的機遇下進駐重慶保稅港區。在這里,翊寶公司投資建設了筆記本電腦、AllinOnePC一體機電腦、PAD平板電腦等電腦及電子3C相關產品的生產園區。
“依托重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的產品出口更加方便快捷,物流運輸成本更低,這使得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更強。”翊寶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重慶現代產業體系的加快構建,重慶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5%、11.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分別達30.7%、43.5%。全市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實現外貿進出口增長11%左右,實際利用外資保持100億美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資23億美元左右,這些外資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32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涉及制造業、金融業、服務業等行業。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不斷擴大,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優化使重慶“近悅遠來”
2019年10月,沙坪壩區西永微電園SK海力士封裝測試二期項目試產完畢,開始完全投產。
完全投產后,SK海力士一、二期項目將形成合力,年生產芯片量是現有產能的2.5倍,占SK海力士年生產芯片總量的40%。
“選擇加大在重慶的投資,主要是因為重慶有非常好的投資環境,還有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SK海力士重慶項目負責人說。
2019年,在重慶增資的不僅是SK海力士。
7月,奧特斯宣布將在兩江新區新建一座工廠,生產應用于高性能計算模組的高端半導體封裝載板,該項目預計于2021年底投產。奧特斯方面還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投資近10億歐元。
奧特斯與重慶的這次合作,是去年重慶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項目之一。
“外商直接投資情況,是衡量一個區域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區域招商引資能力的有力體現。”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重慶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連續4年保持中西部第一。”
能引得如此多“金鳳來棲”,其根本原因在于重慶良好的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軟實力”,是重慶“一帶一路”建設能吸引眾多社會資本、調動中外企業積極性、激發國際市場活力的重要原因。
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一方面,重慶通過積極推動果園港開展啟運港退稅試點,強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試點外商投資“單一窗口”,市場環境更加良好。另一方面,重慶落實《外商投資法》,出臺自貿試驗區條例,組建自貿試驗區法院、商事仲裁中心和知識產權法庭,設立西部地區唯一的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法治環境全面提升。
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打造國際化現代城市,重慶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近悅遠來”的美好城市正在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