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祥

2020年2月27日,一列滿載41個集裝箱,裝著筆記本電腦、汽摩產品、通信設備以及輕工業產品的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前往德國杜伊斯堡;同一天,裝載著41柜醫療器械、汽車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渝新歐),由波蘭馬拉舍維奇始發,從阿拉山口口岸入境,抵達重慶團結村站。
重慶團結村站忙碌的狀態,反映出中歐班列(渝新歐)飛速發展的勢頭。
“實際上,班列的誕生,是為了給惠普等企業做物流配套,開通后的前兩年也都是為IT巨頭量身定制的筆電專列?!庇逍職W(重慶)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蓉稱。
2010年,全球最大PC生產商惠普集團在重慶的綜合性電腦生產基地竣工投產。
但重慶既不沿邊,也不靠海,怎樣才能打通一條通往歐洲市場的便捷之路呢?為此,重慶市政府開始尋求開辟一條暢通、省時且成本較低的國際物流通道。
2011年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正式開通。隨著嘹亮的汽笛聲,一輛滿載筆記本電腦的火車從團結村站緩緩駛出。
這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全長11000多公里,較海運節約30天左右,而運費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
作為中國首個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2014年,重慶創新開通了公共班列,讓班次從每周1班加密到每天1班,如今已實現每天5班。
“有了公共班列后,除筆記本電腦外,液晶面板、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產品也開始搭乘班列從重慶出口到歐洲,同時重慶傳統的摩托配件、機械設備、通訊設備、服裝等不同門類的商品也通過這里去到歐洲。”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現場調度員王旭說。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累計開行超4700列,運輸貨值超1800億元,在拉近重慶與世界距離的同時,也彰顯出重慶國際物流大樞紐的地位。
如今,重慶已初步構建起東向、西向、南向、北向和航空五大國際物流通道體系:
向東通江達海,圍繞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在沿線布局“一大三小”港口體系,打造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并港和大宗散貨中轉港;
向西聯通歐洲,中歐班列(渝新歐)運行9年來進出境口岸不斷增加,已覆蓋歐洲德國、意大利、波蘭等20多個國家;向南直達東盟,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經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進而連通國際海運網;
向北聯通中俄,渝滿俄從重慶出發,北上經滿洲里出境,橫越西伯利亞,到達莫斯科,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開行;
航空方面,江北國際機場累計已開通95條國際(地區)航線,構建起覆蓋歐、美、澳、亞、非的客運和貨運航線網絡。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渝新歐)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古絲綢之路,而重慶立體化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也帶動著廣袤的西部地區變身為開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