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重慶如何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此,CQDK全媒體特邀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探討優化營商環境重慶如何發力。
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文 ︳李俊新
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優化開辦企業工作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稅務局通力協作、積極創新,聯合印發了《重慶市開辦企業“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結工作方案》,陸續進行了“證照分離”改革、全程電子化登記、名稱自主申報、經營范圍規范化點選、發票申領全程智能化、社保登記系統改造、印章在線刻制等一系列改革,著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企業的開辦減少環節、精簡手續、縮短時間。
線上“一網通辦”。在重慶市政務服務網(即重慶市網上辦事大廳)上搭建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將企業開辦事項全部集中到平臺上。申請人只需登錄一個網站、進行一次填報、點擊一次提交,完成企業設立電子化登記后,同步申請印章刻制、發票申領和就業社保登記。申請人通過智能手機完成人臉識別和電子簽名,進行遠程身份認證,無需提交紙質材料,就可實現企業開辦,實現了從受理申請到審批完成的全流程無紙化和“零見面”。
線下“一窗通辦”。在各區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開辦企業綜合窗口,實現“一窗受理、一窗發件”,每個綜合窗口均可受理開辦企業所有事項。對于在“一網通”平臺提交的開辦企業申請,審批完成后,將通過短信和“一網通”平臺實時通知申請人憑有效證件前往指定的綜合窗口,一次性領取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控設備,避免申請人開辦企業時來回在各部門、各窗口奔波。
材料“一次提交”。將開辦企業事項所需材料歸并整合為一套,實行“一套材料、一次采集、多方復用”。將涉及開辦企業需采集的信息整合成一套采集表,申請人一次填報,無需重復提交,即可完成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社保等部門的所有申請,切實讓申請人的材料填報更加簡單、快捷,加快辦理速度,提升辦理效率。
全流程“一日辦結”。申請人申請開辦企業時,在資料齊全、成功提交的情況下,均可以在一日內辦結相關手續,一次性領取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控設備。
同時,在全市全面推行開辦企業幫辦引導服務,各區縣行政服務中心在設立開辦企業綜合窗口之外還設置了開辦企業自助服務區,安排專職幫辦人員積極指引、輔導、幫助申請人填報開辦企業相關信息,讓開辦企業更具效率、更加便利、更加智能。
(作者系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許可局主任科員)
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公安力量”
文 ︳閆宏偉
2019年,重慶市公安機關累計受理民營企業咨詢求助5萬余起,走訪企業27萬余家次,上門服務9萬余人次,解決涉企問題4862個,開展涉企案件專項打擊整治行動115次,挽回企業損失18.55億元。
嚴打涉企犯罪,維護企業權益。依法嚴厲打擊針對企業負責人的故意傷害、綁架、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2019年受理普通刑事案件38起,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4次。嚴厲打擊合同詐騙、職務侵占等違法犯罪,受理經濟類刑事案件220起,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7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侵犯商業秘密等違法犯罪,受理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類刑事案件538起,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28次。加強執法協作,深化區域警務合作,積極與其他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執法協作9次。深化部門協作,同市場監管、稅務、金融等職能部門協作開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專項工作250次,與市工商聯、中小企業局簽訂《警商共建助推民企發展》框架協議,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困難。積極探索建立街道、行業協會和派出所“三位一體”的服務發展聯動工作機制,根據不同區域情況和經濟活躍程度,在區縣開展試點,形成聯動協作、服務發展的整體工作局面。
精準服務企業,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放”的廣度,主動向汽車4S店、二手車市場等企業讓渡35項車駕管業務,全市車駕管社會服務站從74家增至245家,二手車交易量從2017年的20%左右增至50%以上,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200多億元;提升“放”的深度,依托派出所和公巡隊,“量體裁衣”下放交通違法處理、補證換證等12項業務,區(縣)級車管所業務量從之前的不足20%上升到85%以上,切實把“放”的觸手向一線、向群眾加速貼靠延伸;提升“放”的力度,拓展“警保、警銀、警郵、警電、警醫”合作范圍,依托保險公司大廳、4S店、二手車市場設立服務站(點)365個,在銀行、郵政、電力大廳、高校設立自助服務區(點),實現換證、補證、寄證等“一站式”辦理。出入境部門增設24個出入境辦證點和200臺自助簽注機,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2019年以來共為民營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加急辦理證件3402件次,走訪民營企業1083家,為民營企業外籍員工提供預約辦證、上門面簽及法制宣講1388人次。
加強預警防范,減少涉企犯罪。為更好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市公安局立足監管實際,將預防民營企業違法犯罪關口前移,通過在看守所增設“開放日”、開設“警示課堂”,組織民營企業人員開展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等方式,扎實開展預防企業違法犯罪的法制教育,為民營企業營造出良好的法治環境。全市各級公安機關共計投入資金近400萬元,依托看守所現有功能用房,增設供民營企業開放警示課堂所需的“警示開放教室”90余間;制作企業違法犯罪警示課件30余件。市公安局確定沙坪壩、渝北、合川、豐都、黔江等5個看守所,作為全市首批警示教育基地,示范引領全市整體工作開展。
(作者系重慶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政委)
持續優化稅收環境? ?讓企業輕裝上陣
文 ︳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
自2019年印發年度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以來,重慶市稅務局重點圍繞營商環境評定指標體系中的涉稅部分,等高對接國際先進標準,分批次、有步驟地實施18類58項優化服務配套措施。此舉不僅贏得了納稅人的“好口碑”,在數據上也有著實實在在的表現。
2019年1-11月,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16.8億元,其中,新增減稅338.8億元,包括深化增值稅改革累計減稅152.2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減稅59.2億元。綜合各項減稅政策,受益最大的群體是民營經濟納稅人,實現新增減稅211.8億元,占新增減稅總額的62.52%。同時,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繼先進制造業實施后,擴展至全行業,重慶稅務部門共計為全市611戶次納稅人辦理退稅33.56億元。據《2019年重慶市外商投資環境測評報告》顯示,重慶地區減稅降費效果明顯,對稅費負擔的滿意度顯著提升,相較于2018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一是納稅申報更簡單。開發、完善“一表集成”輔助系統,增值稅納稅申報從“填表申報”轉為“確認申報”,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工作量減少70%以上;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申報,納稅人每年只需在4月、10月進行申報操作即可,納稅次數減少50%;繼北京、上海之后,全面開通企業所得稅申報更正“網上辦”,納稅人通過網絡即可輕松更正申報數據;推出按期申報套餐,納稅人登錄電子稅務局后,系統可自動判斷納稅人當期所有應申報稅費種類,實現一次登錄、多種類稅費同時申報,進一步減輕了納稅人的辦稅負擔。
二是辦稅渠道更多元。線上,249個涉稅查詢及辦理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90%以上耗時長或經常辦的涉稅事項已實現網上辦理,電子稅務局申報業務全年線上辦理量約1136.8萬筆,替代線下辦理率約98%;發票業務全年線上辦理量約634.6萬筆,領取發票業務辦理耗時縮短至最快3分鐘,替代線下辦理率約90%。線下,零接觸、全天候、無人工的辦稅方式,逐步替代傳統辦稅窗口,2019年共升級改造40余個辦稅服務廳,陸續建成、投用江北、南岸、九龍坡等7個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全城通辦涉稅業務種類持續增加。此外,稅務部門還開通了“渝快辦”辦稅渠道,推廣微信公眾號、支付寶、金融機構移動平臺手機APP等掌上應用,讓納稅人、繳費人辦事選擇更多、時間更省、成本更低。
三是辦稅流程更方便。和公安部門攜手開發了“一站式車輛上戶智能終端系統”,車輛購置稅完稅憑證電子信息實現自動、實時傳輸至公安部門,全流程無紙化;與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合作打造“全程電子退庫”系統,實現退稅業務從納稅人申請,至退稅款項到賬全程無紙化、流程電子化,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較以往壓減超過50%;著眼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開通“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功能,實現付匯辦理“企稅銀”三點折線變“企銀”兩點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