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芳


窗外,陽光傾瀉,桃李綻放,空氣清新。
一杯水、一本書,伴隨著“唧唧”鳥鳴聲,楊曉娟終于迎來屬于自己的14天隔離期。
每每醒來,歲月在,世界在,自己在,就已經足夠了。用心珍惜,靜心享受,此時此刻,這須臾時光!
回重慶休養已經有一周,但楊曉娟的思緒總會回到湖北漢川、孝昌,回到那段以命相搏的艱難抗疫時光。
從1月26日出征,到3月23日歸來,57天血與火的洗禮,楊曉娟這樣總結:生活受磨煉,業務受考驗,政治獲成長,生命變豐厚。
征戰“疫”線
楊曉娟,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疫情期間,任重慶市首批援鄂醫療隊輕癥3組組長(漢川期間)、重慶赴孝感支援隊孝昌醫療分隊隊長兼一組組長(孝昌期間)。
特殊時期,采訪楊曉娟變得非常困難,每次聯系她,不是很忙就是很疲憊。電話里,總能感受到她的那份歉意,后來我們索性約好,等忙完了再接受采訪。對醫生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把醫生的時間還給患者,比采訪本身更有意義。
楊曉娟的愛人張臻是一名疾控醫生,兩人均是軍校畢業。張臻也想上一線,寫好了《請戰書》,但是領導沒同意,說一家不能兩人同上前線。張臻曾在部隊多年,在聽到楊曉娟要馳援湖北時,不僅沒有反對,還支持、鼓勵妻子,希望她能夠一展所長,馳援抗疫一線。
楊曉娟說,家人的愛和支持為她構筑了穩穩的大后方。
57天不分晝夜地與時間賽跑,是辛苦與難忘的時光,是溫暖與感動共存的日子。楊曉娟打開湖北記憶,想說的有很多,卻不知從何說起,她給了我一個時間線,告訴我在那片土地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淚水,都能證明她的心。
1月26日,作為醫療隊醫師組組長宣誓出征;1月27日奮戰漢川,20天;2月15日轉戰孝昌,37天;2月23日,掛任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3月6日,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3月20日,獲“孝感市榮譽市民”稱號;之后,又先后榮獲孝感市總工會授予的“孝感市五一勞動獎章”,“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孝感市委宣傳部授予的“愛心大使”榮譽稱號,漢川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榮譽證書》……
一個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楊曉娟成長的印記;一個個榮譽證書,記錄著她戰疫的腳步。而臉上深深的印痕、剪去的長發、泡得起皺的雙手,也已經刻進她生命的年輪,沉淀為永恒的財富,為未來積蓄力量。
火線入黨
有人說,經歷過抗疫火線錘煉的人生,會得到加速成長。這句話同樣適合已過不惑之年的楊曉娟。
“因表現優異,我直接火線入黨。”在楊曉娟的講述中,她特別提到火線入黨。隔著屏,我也能感受到她的興奮與激動,當然還有幾分驕傲與自豪。
“從踏上那片土地起,心中就像有一團火,充滿了愛。”楊曉娟說,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只要你付出一點點,許多熟悉和陌生的心靈之門都會一一為你打開。“在抗疫期間,我懂得了什么是大愛,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信念”。
記得剛到孝昌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即將出院,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前來送行。老人不停地在人群中尋找,大家問他:“您找誰?”
“我找個子最高的那個醫生,她不僅治好了我的新冠肺炎,還讓我多年的肺心病得到明顯改善,還播放音樂給我聽。”老人回答道。
老人口中的“高個子醫生”正是楊曉娟。
當聽說楊醫生由于忙其他工作,沒能來送行時,老人朝醫院門口方向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得知這件事后,楊曉娟的眼眶紅了。當那位老人一度想放棄生命時,是她幾個晚上不眠不休,守候、搶救、開導,讓老人有勇氣面對生命的無常。
“為了這些善良和友愛的患者,我愿意強大起來,做他們一輩子的‘超級英雄。”楊曉娟默默對自己說。
“此時不入黨,更待何時!我要像專家黨員們那樣,時時當先鋒、處處打頭陣。我要保衛武漢!保衛祖國!”這是楊曉娟《入黨申請書》里的一段話,也是她從心底發出的錚錚誓言。
楊曉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孝感管轄的縣級市漢川,疫情尤為艱難:感染人數多、醫用防護物資緊缺、病房不堪重負……
“不管再大的困難,我們也必須迎難而上!”楊曉娟說,上了戰場,就沒有退路。在抵達漢川后,她迅速制訂抗疫計劃,查房、嚴格監測尿量和蛋白等各項數據、優化和調整診療方案……
每天,楊曉娟要工作10多個小時,“神經繃得很緊,心里想的是快點,再快點,再多治一個病人,多下一個醫囑”。
漢川市人民醫院感染科輕癥病區配置了呼吸機,但病區的醫務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非呼吸科、重癥醫學科專業出身,不太會使用。醫療隊就錄制了呼吸機使用小視頻,楊曉娟等人在完成日常診療工作后,又對所有醫務人員進行呼吸機使用現場培訓。
在孝昌,作為一名隊長,楊曉娟既是領導,又是“主心骨”,她最重要的職責是帶領隊員和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戰疫。“把大家‘聚絲成繩的同時,我們的目標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還需要保證每個人都平平安安的,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帶著隊伍凱旋”。
踏春而歸
春風送暖,百花綻放,當光陰的時針轉向3月時,無論何種心境,只要走進春天,世界便充滿了生機與明媚。
3月11日,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楊曉娟送走最后一名患者時,任淚水橫流模糊了雙眼,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已滲透進病房的每一個角落,“0,這個數字來不之易,它意味著我們就要回家了”。
“隨著戰疫的節節勝利,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為孝昌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為支援孝感作出更大的貢獻。”楊曉娟稱。
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雖然是該縣最大的公立醫院,但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2月15日當重慶醫療隊轉戰孝昌時,該縣僅有1例確診患者治愈出院。經過醫療隊的努力,3月11日,孝昌縣共確診243例、出院232例、死亡8例,剩余3名患者已轉入孝感市中心醫院進一步治療。孝昌當地醫務人員和重慶醫療隊孝昌分隊醫務人員均為零感染。在此期間,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作為后方支持力量給予了戰疫前線大力幫助。
“我雖然是掛任這家醫院的院長助理,而且任期是到疫情結束為止,但我想盡我所能,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點什么。因為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這里有我的親人。”楊曉娟開始四處奔走,除了每天到前線指揮部和領隊們商量,更是利用休息時間到醫院各科室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和兩家醫院的領導不斷地溝通協調。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楊曉娟等人的努力下,在重慶前方指揮部和孝昌縣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經雙方院領導會商,3月20日,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與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通過遠程視頻簽署醫聯體合作協議。這天,孝昌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這天,陽光燦爛,充滿春的氣息。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將結合醫院的醫療特色,通過綜合指導和創傷專科聯盟的形式,以醫聯體為載體,搭建與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之間的技術學術交流及人才培養的平臺,同時借助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及培訓等提供多方位支持和幫助。雙方將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共同提高醫療質量及服務能力,造福一方百姓。
“建立起重慶孝昌兩地的長期合作模式,大大延伸了支援的深度、廣度和長度,也為孝昌縣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楊曉娟說,這是她為孝昌縣干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感恩這一程并肩同心,讓有限的生命充滿深情,讓不易的人生不留遺憾。”楊曉娟的《戰疫日記》以這句話結尾。
采訪完楊曉娟,即將告別3月、走進4月。筆者突然憶起林徽因那句詩,就送給楊曉娟及所有的抗疫天使吧: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