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永 陳鴻 程燕珠 林偉青 李西兵
【摘要】針對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對當前實踐基地建設存在問題進行剖析,特別是同質化建設問題,構建出當前各高校在各種層次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選擇上的條件依據,并對當前實踐基地實施運行進行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基地建設條件?實施運行
一、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消除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用人之間鴻溝的重要載體。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創新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在全力破解實踐教學難題,推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將校外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培育融入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可見各高校已將實踐教學擺在本科教學重要位置。近年來,高校通過實踐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并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和運作機制改革,促進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但在探索與發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運行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不容忽視:(1)缺乏系統性設計和整體規劃;(2)實踐教學體系保障機制亟需完善,包括指導師資、實踐基地的審批、考核、評價,硬件建設滯后等;(3)重掛牌、輕建設,重使用、輕考核的問題普遍存在。
二、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目前,許多高校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在零散的實踐教學活動,主要用于完成學生培養計劃上實踐教學的學時要求。雖然從基礎實驗、專業實訓、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環節一應俱全,但大學四年的各項實踐環節之間缺少有效的聯動性和有機結合,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不足,缺乏系統性。校外實踐主要還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沒有頂層的根據人才培養需求的有效設計。
2.現在大學生實踐基地總體上是不足的,按照現有招生規模,每個基地的接待能力約10~20人,平均15人,機械類或者近機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均達到100人以上,大部分企業沒有如此規模的接待能力,所以許多學校采取分散“放羊”式的實習方式,實習質量無從保證。
3.各種類型的高校實踐基地同質化
現在各高校為了建設實踐基地,幾乎無差別,各類本科大學、應用型大學、高職院校千篇一律選擇自己的校外大學生實踐基地,沒有差別。許多單位大門口都掛滿了各種類型學校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牌子,從而彰顯其為人才培養所做的貢獻。顯然,各類層次的生源質量、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在相同的實踐基地實習,再加上內容相近的話,培養人才的作用是令人質疑的。不同學校培養目標不同、培養計劃不同,人才的定位也不同,對實踐技能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這種實踐基地無法滿足個性化、分層次的人才培養需求。
4.實踐基地條件參差不齊
從當前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情況看,各類實踐基地條件參差不齊。實踐基地條件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崗位、指導教師隊伍、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等。現有的實習實踐基地許多無法滿足上述幾種條件的需求,實習內容簡單,沒有經過嚴格的設計以符合特定人才培養需求。
三、實踐基地建設的條件的形成
從人才培養規律來看,要真正形成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規模條件,沒有合適的企業規模是無法長效地接待學生實習的,這個規模是企業的生產產值和效益等綜合評價的結果。
2.崗位條件,通常實踐實習不是單一崗位或者工種實習,需要實習基地能夠提供若干種崗位或者工種的實習條件,以滿足多技能人才培養需求。
3.指導老師條件,要求實踐基地能提供足夠數量的實踐實習指導老師(工程師)隊伍,而且多層次,例如設計型、操作型、工藝型等。
4.后勤保障條件,后勤保障是指能提供學生餐飲、住宿等生活保障,防止學生為生活基本需求而奔波,造成不穩定的因素。
5.安全保障條件,能夠具有較為完備的安全預案,安全制度完善,與保險公司建立安全保險,安全意識較強。
綜上,一個好的實踐基地必須具備規模效應、崗位多樣性、指導老師多層次、后勤保障完備、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完善等主要條件才能較好實施人才培養需求。
四、實踐基地建設的實施
根據確立的標準,提出建立省內外多層次實踐基地的措施并加以實施。具體體現為:
1.省內某汽車公司校外實踐基地,該公司是一家大型合資企業,擁有汽車研究所、汽車生產、銷售等集汽車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和維護的整車生產商。符合實踐基地所需要的規模、崗位、人員、后勤和安全保障。建立實踐基地以來,為本校提供40多個講座內容、50多位指導教師和全方位的后勤服務和安全保障體系。每年為學校開設各種類型講座15場以上,開設專業導論課2場,安排各類實習實踐200人次。與學校人才培養外,形成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學校與企業形成全方位的互補融合,校企合作實現雙贏局面。
2.某保險公司校外實踐基地,與學校簽署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畢業實習和崗位就業機會50多人次和畢業設計的題目20多個,各類指導教師20多人,全程參與實習指導了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每年為學校學生提供優秀獎學金2萬元(合同一次5年),為10位學生提供優秀獎學金和貧困獎學金。年度公司就業不低于10人,形成實習實踐與人才培養輸送相結合的共贏模式。
以下為部分公司聯合指導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1)淺析車險查勘與定損的規范流程;
(2)水淹機動車的查勘定損分析及其檢測維修;
(3)我國機動車輛保險發展問題探討;
(4)關于水淹汽車的現場查勘及其損失鑒定。
3.湖北十堰某商用車公司發動機廠、變速箱廠、鑄造廠校外實踐基地,每年機械類學生超過300人在此實習基地實習,提供各類培訓課程20多門可供選擇,安排實習車間20多個,可參觀工廠10多個,形式多樣,可以大大拓展學生的視野。部分企業還可以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具有較為完備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是一種較為系統全面的實習實踐模式,各類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實施訂單式的實習,保證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同時又滿足機械類的基本要求:典型零件、典型設備、典型加工、典型工藝的特征。
五、思考
實習基地建設是一個學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學校與社會的中間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建設好實踐基地,對應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反之,會對學校的人才培養造成負面影響,給學生留下不當的甚至不負責任的印象。因此,需要慎重對待。從長遠上看,遵照前面成熟的以規模、崗位、指導教師、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為依據進行選擇,建立適合本校要求的實踐基地意義重大。當前,許多學校都是以優秀校友、部分教師的個人關系(如長期合作關系)與其協商共建實踐基地,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的知名、品牌大學實踐基地的建設難度不大,而對于普通高校而言,或者層次較低的學校而言,就比較困難。因此,如何以政府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為主體,結合稅收、財政和獎金補貼等政策措施,推動建設具有半公益性質的多層次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