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劍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出現了搶購囤貨潮。英國首相前不久被拍到,囤積了一車衛生紙。還有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民眾瘋搶衛生紙,倆男子甚至拔刀相向。衛生紙不像口罩、洗手液等能提供特別的防病毒保護,外國人為何偏偏愛搶呢?
連英國首相都在搶衛生紙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首相在近日被人拍到,囤積了一車的衛生紙。連首相都在搶衛生紙,英國人為何這么害怕失去衛生紙呢?
其實,這是因為歐洲大陸是英國衛生紙的主要進口地區。此前在脫歐爭吵中,很多人就擔心廁紙供應會隨著進程膠著而陷入緊張局面。對于平均每人每年用110卷廁紙,是歐洲平均使用量的2.5倍的英國人而言,脫歐導致的不確定性,會讓英國普通民眾對生活物資供應是否完備,打上問號。
如今,正式脫歐的議程才剛剛開始,疫情又出現了。此前,歐盟曾經承諾一旦脫歐開始,與英國的經貿協議將會設置緩沖期,在這期間往來的經貿活動還是遵從以前的政策措施。
但在疫情沖擊下,保護性政策不能替代真正的貨品供應。
如今,連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都得病了。所以不單單是衛生紙,其他的生活物品供應勢必也將遭受疫情的影響。
脫歐導致的不確定性和疫情迫在眉睫的現實危機,在英國產生了疊加效應,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恐慌心理。雖說約翰遜首相前一秒還在呼吁大家不要搶購,下一秒卻趕緊囤了一車衛生紙。堂堂的首相,不能蹲在廁所里用舊報紙擦屁股吧。
沒紙了,能不搶嗎
有人可能不解,不就是一卷衛生紙嘛,又不是高科技,英國自己就不能生產了?其實,在全球經貿一體化的情形下,即便是歐盟內部的發達國家,他們很多商品完全都是依賴進口。法國人吃荷蘭的乳制品,德國人吃丹麥的魚肉罐頭,英國人用法國的衛生紙……在歐洲,各國依據不同的產業優勢,然后利用經貿互補的模式早已定型。
這樣的經貿體系雖然能夠發揮各國最大的產業優勢,可一旦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的全球危機,從生產再到進出口都會遭到波及。現在,意大利、德國、法國的病例早已過萬,德國和波蘭等國家也宣布關閉過境口岸。疫情期間,工人可能會被隔離而停產,原料的運輸也將受到一定限制,產業分布在不同國家,協調過程將比較漫長,危機面前,供應鏈甚至會直接斷掉。
不確定因素在增加,民眾的恐慌情緒將會跨越國界,于是,整個歐洲大陸都在搶衛生紙了。
用的多搶的就多
不僅是歐洲,還有媒體報道,有澳大利亞民眾瘋搶衛生紙,倆男子甚至拔刀相向。就整個西方國家而言,像歐洲的供應鏈受到疫情沖擊只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面,巨量的衛生紙需求,也使其成為國外民眾非常青睞的囤積品。
西方國家是傳統的衛生紙消耗大戶。比如美國人,衛生紙消耗量全球第一,他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抹布為何物。而在歐洲,21世紀總體消耗衛生紙的數量增長了40%。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衛生紙的用途擴大了,如今許多歐洲人將衛生紙用于擦手、擤鼻涕以及擦東西之用。
歐洲紙制品研討會調查顯示,在經濟發達的西歐,每人每年平均消耗12.4公斤衛生紙。相比而言,經濟欠發達的新歐盟成員國,每年消耗的衛生紙數量要小很多。在新歐盟成員國中,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居民的衛生紙年消耗量每人每年只有3.9公斤。以勤儉節約而著稱的德國人在衛生紙消耗方面,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作風,德國人每人每年平均只消耗1.3公斤的衛生紙。
平日里用紙量就很大,疫情期間可能會更甚。作為一種高風險傳染病,新冠肺炎帶給人類的啟示就倆字:消毒。日常生活中除了各式各樣的消毒水之外,能給公眾干凈暗示的,就是衛生紙了。除了居家用消毒水洗,還要用衛生紙擦。這種一次性的消耗品,滿足了公眾“認為病毒已經被消除干凈了”的安全預期。而疫情流行期的安全需求,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大了公眾對衛生紙的依賴。尤其像歐美這樣的傳統用紙大戶,依賴程度會更高。
此外,相對于其他生活用品,衛生紙更加便于保存。這些平常用紙量就很大的西方人,面對接下來不能出門的居家生活,他們怎么能夠忍受沒有衛生紙的陪伴呢?傳統用紙大戶,加上此次疫情爆發,在居家隔離之前,最終促使衛生紙成為國外民眾搶購的熱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