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三屏

從最初疫情呈現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到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直至今天態勢持續向好,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揮下,中國戰“疫”因時因勢不斷調整“打法”,采取許多“非常之舉”,以變應變,變中求勝。習近平多次強調,“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可視為中國開啟一系列重大非常舉措的根本考量。
2020年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有觀察指出,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對疫情全面阻擊的開始,中國也由此進入舉國戰“疫”的“非常時間”。
從最初疫情呈現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到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直至今天態勢持續向好,在習近平主席的指揮下,中國戰“疫”因時因勢不斷調整“打法”,采取許多“非常之舉”,以變應變,變中求勝。
雙線作戰,打法清晰
中國戰“疫”,打法清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3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說。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已進行的幾次考察和調研皆圍繞這兩條戰線清晰展開。對于防控戰線,習近平于北京調研、在武漢考察中,皆明確了當時的工作重點。他指出,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在他看來,前者要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后者要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觀察認為,一手抓控,一手抓防,這既是中國防控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也是防控工作中容易出現問題和不足的地方,比如一線醫護人員的保障、社區自我隔離民眾的生活保障等,這也成為習近平調研考察中的重點關注。面向一線醫務工作者,習近平反復強調要關心關愛廣大醫務人員;面向湖北和武漢社區民眾,習近平強調要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也提到要理解、寬容、包容他們“有些情緒宣泄”。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認為,習近平在調研考察中所關注的重點,都是被輿論廣泛關切的焦點。“最高領導人有針對性的表述,顯示出對戰“疫”過程中‘時和‘勢的清晰洞察。”
對于科研戰線,習近平在考察中提出,盡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藥物、檢測試劑,全力滿足抗擊疫情需要。但他同時強調,“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這顯示出戰‘疫所需要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說。
因時因勢調整戰術,以變應變
面對防控形勢的變化,習近平帶領中國在與疫魔的較量中也不斷調整戰術。觀察認為,中國已至少有三次主要戰術的調整,以變應變。
一是在疫情加速蔓延時,堅決切斷感染源。面對防控初期的嚴峻形勢,習近平曾明確要求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戰“疫”中,武漢實行“封城”,全力遏制疫情。這一堅決舉措被事實證明是科學和有效的。“這一策略是集中把當初的最大擴散源斷掉,做到有效控制增量,同時加緊救治患者清存量,這是科學的決策。”談到這一戰術的邏輯,常健指出。中國的果斷施策,也被國際主流輿論認為為世界“爭取了時間”。
二是在防控取得積極成效時,將戰“疫”與經濟發展同步。
觀察認為,在疫情發生之初,首要任務是不惜代價控制疫情。當防控形勢出現向好變化時,則需要平衡防控疫情和經濟生活秩序關系,相機而動。“其間難點在于,疫情情況可能千變萬化,各城市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在平衡二者關系時,要避免因‘一刀切造成的損失和代價。”常健說。
面對這一難題,習近平曾短期之內多次主持召開高層會議作出部署,提出“分區分級”的應變之策。包括針對不同區域情況,落實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分區分級管理秉持疫情初期確立的精準施策理念,在具體措施中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差異化管理,既降低了施政成本,也提高了管理效率。”戴焰軍認為。
三是統籌國內國外疫情形勢,妥善應對輸入性風險。
目前,中國每日新增病例絕大多數是輸入性病例,面臨的輸入性風險已經大于本地新增。對此,習近平再次及時調整策略。中國很快建立起由“海關-14天隔離-醫療機構”組成的、防輸入的“三道防線”,同時加大對世界有關國家的抗疫援助。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做法是及時、有效且負責任的。
應“非常”之變、行“非常”之舉
與這些戰術的“非常”之變相對應的,就是一些具體的“非常”之舉:改變春節習俗、延長假期,城市、社區封閉式管理,甚至這些年來每年定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也啟動了推遲召開的法律程序。與疫魔競速,中國10天左右建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3萬余名各地及軍隊醫護人員集結湖北,調集全國物資火速馳援……習近平主持召開會議部署的疫情防控工作重點,都在第一時間推進。
應“非常”之變、行“非常”之舉,固然需要魄力和急智,更重要的是有所根本。習近平多次強調,“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可視為中國開啟一系列重大非常舉措的根本考量。
“非常”之舉,既立足當下,更需計之長遠。習近平曾多次將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稱為“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不僅要為應急之需,更要以建立、完善體系、機制的制度化建設為目標,從而在“應考”中切實增強現代化的制度思維與治理能力。
“非常”之舉,既需要決斷,亦需要魄力。在大規模疫情發生的“非常”狀態下,往往會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問題充分暴露。此次抗疫中,中共強力整頓吏治,糾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各地加大對防控不力、失職、瀆職官員的問責、撤換,火線提拔、任用敢于擔當、富于能力的官員,人事為之一新。舉國戰“疫”兩個多月,中國的應對再次印證了那句話——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如何應對變化?必須以“變”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