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漸凍生命,與疫魔競速
在這次武漢抗擊疫情戰斗中,金銀潭醫院始終引人關注。這里不僅累計收治了222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還曝光了一位備受關注的人物——“鐵人院長”張定宇。他在這場戰“疫”中不僅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還在同漸凍癥進行著頑強斗爭。
在這次武漢抗擊疫情戰斗中,金銀潭醫院始終引人關注。這里累計收治了222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其中包括武漢市大多數危重癥患者。這里,還因此曝光了一位備受關注的人物。他就是身患漸凍癥的“鐵人院長”張定宇。
鐵人,并非僅僅形容他的意志剛強如鐵,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還因為他同時在與漸凍癥進行著頑強斗爭。
個性“粗糙”的院長:“幸虧靠了他的暴脾氣和果斷”
2019年12月29日,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位于武漢三環外的金銀潭醫院(武漢市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
因多年從事傳染病防治,職業敏感讓張定宇第一時間判斷,這不是普通的傳染病。果斷決策后,他將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離病房,穿上防護服,進隔離區查看癥狀,分析研判。
情況比他想象的要糟。12月30日一早,他再度決策:緊急布置騰退病房,抽調更多醫療力量,新開兩個病區,轉入80多名病人,完成清潔消毒,設備物資人員調配……
之后的每天早上7點半,往往換班的醫護人員還沒到,張定宇就已經到了。“今天收了多少病人?”“多少出院?”他每次問,都要回答者脫口而出說出精確數字。“收病人、轉病人、管病人,按道理有些事他可以不管,但他都會到現場親自過問。”南三病區主任張麗說。
張麗2003年曾參與過抗擊“非典”。這位資深傳染病醫生,見了張定宇卻多少會躲著走。“脾氣粗糙,你和他說話都不許插嘴。”張麗說。
“任務布置急、要求高,事無巨細,罵起人來都不留情面。”被“折磨”的張麗在這次危機中卻感覺到張定宇“粗糙”脾氣下的細致。“幸虧靠了他的暴脾氣和果斷。有困難找他,總會有辦法。”
2020年1月8日,國家衛健委公布,初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為此次疫情的病原。
“風暴眼”中:“有他在,大家心里都有底”
“風暴眼”中,張定宇走著、說著。
對病人,他是一種語氣。“您莫急莫急,我馬上安排人出來接。”
對下級,他是另一種態度。“搞快點,搞快點,這個事情一點兒都等不得,馬上就搞。”
他身后,從一個病區,到一棟樓,到三棟樓;護士從2小時交接班一次,延長到四五個小時一次;醫生更是恨不得把一個人掰成兩個人來用……
樓道里,大家時時看到張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聽到他的大嗓門。只是,他的嗓門越來越大,腳步卻越來越遲緩了。上樓時,他必須用雙手緊握欄桿,用力地拉。有一次,他走著走著,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來。面對越來越多人的猜疑和追問,張定宇不得不承認:“我得了漸凍癥,兩年前就犯病了。”
漸凍癥是一種罕見病癥,慢慢會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直至呼吸衰竭。張定宇當時對同事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然而,就在張定宇拼命與時間和疫魔賽跑時,他的妻子也被感染了。妻子入院3天后,晚上11點多,張定宇才跑去探望,卻只呆了不到半小時。張定宇說:“當時實在是沒時間。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就怕她那時扛不過去。”說著眼圈就紅了。
一個多月,夜以繼日,張定宇病了。躺在床上輸液時,手里仍拿著各種材料數據了解病人情況、重癥人數、救治進展,布置各項工作……剛剛好一點,只要可能,張定宇都會重新回到戰場。
“有他在,醫護人員、病人、家屬心里都有底。”感染科主任文丹寧說。
“三重身份”:“無論哪個身份,都沒理由退半步”
共產黨員、院長、醫生,是張定宇的三重身份。“無論哪個身份,在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張定宇說。
57歲的張定宇,從一名普通醫生起步,先后擔任武漢市四醫院副院長、武漢血液中心主任。從醫33年,他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2011年除夕,作為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出現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他和同事們的身影,也曾出現在重大災害發生的現場……
“像張定宇這樣的黨員干部,始終沖在最前線,讓大家都感覺特別有主心骨。”張麗說。
受張定宇的影響,金銀潭醫院240多名黨員都頂上去了。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全部挺在急難險重崗位。有了張定宇和黨員們,600多名職工全部堅守崗位,從未有人主動要“下火線”。
張定宇和他的戰友,用鐵的意志和大無畏的奉獻精神,為保護這座城市拼盡了全力。
(新華社2020.4.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