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善 謝丹
【摘 要】目的:對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觀察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產生積極影響,明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胃癌根治術;負性心理;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7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現如今,胃癌患者數量逐年增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有關。胃癌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腫瘤疾病,如若不及時醫治,對患者的生命產生極大威脅。胃癌根治術是目前醫治胃癌的一種有效的手術方式,但由于創口大、恢復時間長,疼痛感較強,患者極易在術前、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給予患者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針對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展開分析探討,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45~79歲;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43~8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主要對患者實施基礎的護理干預,比如,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疼痛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負性情緒的緩解: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然后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2)穩定情緒的維持:大多數胃癌患者極易對治療效果產生過多的擔憂,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語言,避免打擊到患者的自尊心。(3)針對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干預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個體化的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主要采用焦慮量表(SAS)、抑郁量表(SDS)進行評估,其中SAS總共有20項,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①焦慮:>50分,②輕度焦慮:50~59分,③中度焦慮:60~69分,④重度焦慮:70分及以上;SDS總共有20項,53分是SDS一般和異常的劃界分,①輕度抑郁:53~62分,②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82分。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情況,主要采用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三個方面,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主要采取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分為三個指標:①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過程及效果的評分≥90分;②:滿意:患者對護理過程及效果的評分在70~89分內;不滿意:患者對護理過程及效果的評分在7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分析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分別為(48.31±2.14)分、(55.25±2.34)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分別為(48.33±3.41)分、(55.31±2.3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分別為(42.74±4.21)分、(48.36±3.25)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分別為(35.42±4.41)分、(37.21±3.22)分,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精神健康(79.26±3.26)分、軀體疼痛(80.31±2.26)分、社會功能(81.36±3.17)分均高于對照組(70.23±4.35)分、(72.36±3.25)分、(71.26±3.14)分,因此,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的有12例,滿意的有7例,不滿意的有5例,護理滿意度為79.16%;觀察組非常滿意的有15例,滿意的有7例,不滿意的有2例,護理滿意度為91.66%,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致死率較高,給患者的生命帶來極大威脅,手術是醫治胃癌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手術方法為胃癌根治術。但胃癌根治術創口大,恢復時間長,術后疼痛感較強烈,患者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采取科學有效地護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心理護理干預針對胃癌患者的這一情緒特征,有針對性性的開展護理,運用心理學知識與技術,給予患者關懷、支持與鼓勵,讓患者擺脫心里困擾,樹立康復信心,有效消除消極心理,能夠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從而提升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由此說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對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十分顯著,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其護理滿意度,從而為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在胃癌根治術患者臨床中發揮積極作用,有效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康復率和護理滿意度,減輕疼痛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靜,俞耀軍.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手術室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2015,22(16):137-139.
姚利.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全程心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1):1444-1448.
潘愛秀,黃靜,葉關娣,徐宏濤.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行中藥小腸內滴注患者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0):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