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敏軒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慢性腎衰竭簡稱慢性腎衰,指由各種腎臟病引起的腎臟功能不可逆轉性降低,直至完全喪失性疾病,為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引發的綜合癥。慢性腎衰末期即為尿毒癥,故尿毒癥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腎臟病共同導致的臨床綜合癥。尿毒癥會造成機體內毒素潴留,引起水電解質酸堿失衡,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癥狀,如乏力、嘔吐、惡心、面色蒼白、水腫和夜尿增多等。嚴重時還會出現精神方面的癥狀,例如煩躁、胡言亂語、睡眠差、嗜睡甚至昏迷等,個別患者甚至還具心臟驟停風險。那么尿毒癥的癥狀是什么?在透析時飲食方面要注意內容有哪些?下面予以介紹。
1 引起尿毒癥的原因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不斷提高,許多重癥疾病均不再是不治之癥,大部分能采用藥物或手術等治療方法,使病情得以控制或治愈,但就尿毒癥而言,依然缺乏有效治療方法,被人稱為“不死的癌癥”,那么是什么引起的尿毒癥?尿毒癥不是一個孤立的疾病,而是一組綜合性征,病因主要有;
1.1 腎臟病發展末期 慢性腎臟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或規范治療,最后可能引起尿毒癥的發生,是尿毒癥發病的主要原因。
1.2 泌尿系統或尿路感染繼而引起尿毒癥 是導致尿毒癥發作的第二個主要原因,尿路感染大部分是由細菌等微生物直接侵襲引起的,而在發病的早期未重視治療,就會導致腎炎的發生,長期發展腎功能日趨衰竭,最終導致尿毒癥。
1.3 糖尿病轉變 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沒有經過正規和有效的治療,最后有可能轉變為尿毒癥。因為部分糖尿病患者護理不當,造成慢性腎炎發生,最后引發尿毒癥。
1.4 高血壓轉變 高血壓也有可能導致尿毒癥的發生。這主要是因為高血壓會導致腎小動脈出現硬化,引發腎功能減退,最后可能會發展成為尿毒癥。
1.5 腎毒性藥物 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藥物常常附帶著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對腎有危害的物質進入人體內之后,逐漸的影響腎臟,導致腎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竭,尿毒癥的發作概率就逐漸增加。
1.6 老年腎臟病 老年人的免疫力較低,身體又比較的脆弱,其他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使腎功能出現了損傷,從面使一些腎炎逐步的發展成為尿毒癥
2 尿毒癥的癥狀
尿毒癥是腎臟纖維化瘢痕形成期,過程具不可逆轉性[1]。腎臟纖維化發生在腎臟損傷的早期,所以只要是腎臟的疾病均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進行規范的治療,這樣才能有效的規避尿毒癥的發作。尿毒癥又被稱之為腎病中的“癌癥”,可見它的危害性有多大,但是尿毒癥病程也是漸進的過程,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如果發現了尿毒癥的預兆,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1 身體容易出現水腫 腎臟是人體水分代謝的器官,起到維持體內水平衡的重要作用。如果腎臟功能比較差,就會出現體內的水分排出異常,導致水腫的發生,而水腫在尿毒癥病人中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出現類似的情況,平時要盡量減少水攝入量,同時還要到醫院排查原因。
2.2 身體容易出血 尿毒癥會引起體內血紅細胞的生成數比較少,所以常常會出現營養不良,且體質也會變的非常差,同時還會引起身體出血。
2.3 身體虛弱 尿毒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胃口較差,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造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尿毒癥患者在進行活動時,往往容易感到疲勞。
2.4 臉色變差 一個尿毒癥患者的腎臟代謝能力非常不好,排泄效率低下,大量的毒素會積聚在體內而無法排出體外,這就造成了患病后氣色很差。
3 尿毒癥透析后飲食要注意些什么
透析治療是治療尿毒癥的一種較常見的方法,其原理是使用透析代替腎臟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和多余的水分和鹽分等排出去,這樣就改善了尿毒癥患者的身體狀況。我國目前透析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腹膜透析和是血液透析[2-3]。
尿毒癥患者在使用腹膜透析或者是血液透析治療時,飲食也要特別的注意。因為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清除體內毒素的同時,也會相對應地排出一部分營養物質,所以在透析治療后,日常的飲食不僅要避免食用可能會對患者身體有不良影響的食物,也要注意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在進行透析之后,在日常的飲食上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及時補充蛋白質 腹膜透析的過程中會造成分蛋白質的損失,所以在腹膜透析后,在日常的飲食中要注意及時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雞蛋和乳制品等食物。不過同時要注意的是,蛋白質的每日的攝入也要保持一個恰當的量,不可過量。腹透病人蛋白質攝入量1.5g/kg/天,血透病人1.2g—1.4g/kg/天。
3.2 高鈣低磷 血液透析患者在適時服用一些補鈣的藥物來補充流失的鈣質,還要強調飲食補鈣比如喝牛奶和豆漿等高鈣高的食品,經常進行戶外的活動,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但不能盲目的補充鈣,防止血液中鈣的含量過高。慢性腎衰竭病人常會出現體內磷的代謝異常,體內的多余的磷不能正常的排出體外而出現低鈣高磷血癥,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要避免攝入磷含量高的食物如黃豆、動物內臟、大麥、堅果和黑芝麻等。
3.3 低鹽低鉀 低鹽通常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低鹽飲食或者嚴格控制每日的食鹽攝入量,不得超過1克/天。如果尿液正常且不伴有高血壓癥狀,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3克/天。進行血液透析后病人的血鉀容易升高,高血鉀會導致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是心跳的驟停。鉀含量較高的食物比如香蕉、紫菜以及全脂奶粉等,在日常的飲食中,要謹慎的食用。為了減少飲食中鉀的攝入量,可以將綠葉蔬菜浸泡至少半小時,且盡量的不食用菜湯
3.4 控制水的攝入 因為進行血液透析后的患者多數會出現少尿和無尿的情況,因此每天水的攝入方法要采取含服或小口多次飲用,但是水的總攝入量要小于1000ml。
3.5 脂肪的攝入不宜過多 豬油、人造奶油及一些植物油等食物,脂肪的含量都較高,可能會導致高脂血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6 少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的主要由香精、色素、糖及碳酸水等構成,除去熱量之外,其幾乎是沒有任何的其他營養物質。過量的飲用碳酸型飲料,不管是加糖或者是不含糖,都會增加患腎結石、腎衰竭以及其他腎病的風險,慢性腎病的患病風險更是會增大到正常水平的兩倍,需引起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邵小紅,趙麗英,黃水英,等.細節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與康復 2017,13(8):761-764.
李紅巖.細節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和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2):238-239.
尚紅利,李慧群,李萌.細節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文獻電子雜志,2016,3(47):9383-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