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摘 要:我國的工程建筑項目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增大,建設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混凝土結構是工程建筑中較為常用的施工技術,其施工質量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影響巨大,因此,加強對其施工技術的研究很有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影響混凝土結構質量的幾個因素,然后對工程中應用到的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希望對提高工程建筑項目的質量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分析
引言: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對土木工程建筑的治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建筑當中廣泛是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其施工技術的使用決定了建筑物的質量。為此,需要對施工技術進行探索,提升混凝土結構的穩固。
一、土木工程和混凝土概述
(一)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一種技術性的建設,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使用工程建筑材料對工程進行維護和整體性建設。土木工程對于社會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經濟有著顯著的影響[1]。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土木工程這個學科所涵蓋的內容也變得更加廣泛,出現了許多分支學科,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包括勘察、設計和施工相結合,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并且土木工程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發展過程和社會的科學技術、文化水平、實踐情況有很大的關系,并且經過了大量的經驗積累才發展起來。
(二)混凝土
混凝土通常指的是通過凝膠次收集好,讓不同的材料膠結在一起從而形成的一種復合型的工程建設材料,在工程上混凝土材料也被成為砼。材料的主要成本是砂石,制備時將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最后就能夠形成水泥質的混凝土。混凝土材料是現代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原料有豐富的種類,生產工藝相對簡單價格也十分低廉,具有良好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影響因素
(一)人為因素
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可能會存在一些疏忽,或者在施工過程中缺少足夠的責任意識,導致整個施工過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從而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順序和工藝,但是一些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缺少對規范的執行,從而造成了施工質量的下降。其次,一些施工技術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定制施工的流程,使得施工流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兩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有效的控制,需要保證施工相關人員具有在足夠的責任意識。
(二)施工過程中的客觀因素
(1)水泥水化熱
在混凝土的制備過程中,水泥需要在水環境當中攪拌,這個過程會生成大量的熱量。并且,土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讓混凝土結構具有較高的厚度,這就到時混凝土結構的表面系數下降,在水化的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內部的熱量很難發散出去,全部集中在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導致內部溫度很高,最后也就造成了混凝土結構在建筑中產生了裂縫。
(2)混凝土自縮
土木工程當中的混凝土結構,在水泥成分硬化的過程中需要消耗混凝土的當中的水分,而混凝土只能夠其余的水分會通過蒸發的途徑離開混凝土。而在水分蒸發的過程中,混凝土就出現自縮現象,如果自縮的程度過高,超過了混凝土能夠承受的范圍,就會造成裂縫的問題[2]。另一方便,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過程中,一般都會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硅灰,硅灰的加入會提升胡混凝土的自縮水平,并且也會增加混凝土當中水泥的自縮數值。在添加硅灰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混入一定的煤灰,導致混凝土自縮水平下降,一旦混凝土中的煤灰數量較高,混凝土的自縮水平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其他的添加劑也會改變混凝土的自縮水平,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
(3)外界溫度變化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的建筑溫度會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如果外界的溫度很低,就會增加混凝土表面和內部的溫差,從而形成一定的溫度應力,由于溫度應力過大,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溫差產生裂縫的概率就會越高,裂縫也會越嚴重。
三、土木工程當中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施工材料配制和攪拌技術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選擇是整個施工過程的基礎,一定程度決定著工程的施工情況。由于混凝土的凝固過程經過了一些列復雜的化學反應,因此在選擇材料時必須要深刻考慮混凝土的實際性能需求。首先需要對材料的種類進行分析,主要要保證水泥的種類符合相關技術的要求,對于體積比較大的混凝土,需要選的水化熱比較低的水泥品種,骨料的選擇也需要注意,要防止堿骨料反應。為了滿足不同的混凝土技術要求,還需要按照需求加入添加劑。其次,各種成分的配比一定要符合相關配合比,保證混凝土構件的性能符合需求。攪拌的工作需要嚴格控制,根據當前的規范和需求,必須要采用機器攪拌,嚴禁使用人工攪拌的方式。而使用機器進行攪拌的時候,也必須要充分考慮機器的性能,避免機器沒有充分攪拌導致混凝土攪拌效果很差[5]。攪拌時要對攪拌的過程進行監視,如果發生分層現象,需要進行二次攪拌。通過控制好混凝土的質量,能夠減少對后續工作的影響,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二)混凝土溫度應力的控制
溫度應力對混凝土結構質量的影響非常明顯,必須要使用合理的方法來控制溫度應力。可以減少水泥的使用量,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水化反應。由于混凝土當中的水化反應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的內部,進行水化反應的主要材料是水泥,因此可以通過減少水泥使用量的方式,來避免混凝土內部的局部溫度過高,減少溫度應力,降低裂縫生成的可能。還可以在混凝土繳入一定量的礦粉,作為摻合物能夠行業減水劑等添加劑配合,有效控制混凝土溫度應力,從而避免裂縫的產生。
(三)養護技術
在混凝土澆筑到最后的初凝過程,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養護工作,主要目的是保證水化反應能夠有足夠的水分,并且避免混凝土溫度過高。一般而言都是通過在混凝土的表面噴水從而達到養護的目的,如果溫度很高,為了避免水分蒸發過快,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薄膜來限制水分的蒸發,如果混凝土對養護有比較特殊的要求,也可以使用浸水養護的方法[6]。如果地區的溫度很低,可以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覆蓋棉氈,做好混凝土的防凍工作,方式混凝土內部水分結冰,減少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引發因素。同時,養護工作還需要注意養護周期,要嚴格按照周期的來開展養護工作。
(四)拆模技術
拆模這項工作會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需要控制好拆模時間,避免由于拆模過早導致混凝土沒有達到承重強度,造成混凝土出現裂縫甚至倒塌。其次,拆模過程中必須要盡量避免敲擊和撬動等操作,避免破壞到混凝土。
(五)降低地基對混凝土的約束
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如果大面積混凝土澆筑過厚就會導致地基產生一定的約束力,可以減低混凝土厚度,或者是設置滑動層,來減少外部地基對混凝土的約束力。
四、結束語
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保證土木工程的質量,就必須要做好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實際施工時,必須要結合應用需求和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混凝土的配比,并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旭輝.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3):200.
[2]左考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居舍,2018(07):36.
[3]萬旭民,龍彭振,黃旭東,駱婷,廖松.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07):193.
[4]王雪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8(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