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娟
摘 要:幼兒文學是專為幼兒創作的文學作品,適應幼兒的身心特點,符合幼兒的審美和接受能力。幼兒文學在我國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培養幼兒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方面,在文學作品中整合了各項能力培養,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幼兒文學;幼兒教育;價值
幼兒期一般指兒童3-6歲左右,此時期的幼兒剛剛開始掌握語言,詞匯量不夠豐富,語法和句法結構尚不完善;大腦發育未成熟,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注意力方式以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幼兒文學是指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適應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符合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接受能力,專為幼兒創作的文學作品。
幼兒期是兒童的特殊時期,幼兒文學在幼兒的各項能力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啟蒙和引導作用。
中國教育部1981年10月制訂《中國現行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施行草案)》。主要內容有:第一、規定學前時期兒童身心發展的 3個年齡階段,即3~4歲(小班),4~5歲(中班),5~6歲(大班);提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3~6歲的幼兒進行體、德、智、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作好準備,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第二、教育內容和要求。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分為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等 8個方面。
目前,國內幼兒園推崇的教育理論是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幼兒文學在幼兒教育教學目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媒介作用。
一、幼兒文學培養幼兒語感,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幼兒文學切合了幼兒對語言接受特點,文字優美、節奏和諧、韻律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習幼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幼兒靈活掌握語音、語義、語法,有效的運用口頭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用言語思維、言語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曾說:“我希望他們記住故事,覺得這個故事很美,在情感上打動他們,這是我很看中的,第二個是從作品中學習一點語言,要培養孩子們對祖國預言帝額思想感情,我希望孩子們喜歡祖國語言,喜歡自己的母語,能夠培養一種語感:知道漢語可以這樣奇妙,我也應該說得這樣奇妙。然后慢慢領悟,學會欣賞。”
二、幼兒文學促進幼兒數理邏輯的萌芽
幼兒的思維特點,更容易理解具體直觀的表象,而對概念、判斷、推理等數理邏輯分析較薄弱,在幼兒期的成長過程中,數理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并發展。幼兒文學中有大量相關作品,和數學概念、判斷推理等內容相關,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啟發幼兒的抽象能力。如兒歌《媽媽買了七只雞》:“一二三四五六七,媽媽買了七只雞,我給小雞起名字,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他們一下全跑散,一只東來一只西。這下再也分不清,誰是小七,小六,小五,小四,小三,小二,小一。”這首兒歌適合幼兒早期,培養幼兒對簡單數字的認知能力。又如兒歌《數蛤蟆》:“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蛤蟆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引導幼兒學習簡單倍數。
三、幼兒文學培養幼兒的空間智能和方向感
幼兒空間智能是指準確感知視覺空間及周圍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覺到的形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在空間智能培養方面,結合幼兒文學作品,更容易讓幼兒記憶和接受。如兒童詩《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著我,它是我的好朋友。”通過與幼兒密切相關的事物,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空間方位概念。又如《采蓮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介紹了東南西北方位概念。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
四、幼兒文學培養幼兒個性與自我認知
幼兒的成長過程,有兩個階段,從生物的人到社會人,從社會人到審美的人。我們的教育目標,最終是將幼兒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擁有獨立的人格,健全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為了切合幼兒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出現了眾多培養幼兒個性和感情的作品。如圖畫故事《生氣湯》,小男孩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他很生氣,媽媽煮了一鍋生氣湯,通過喊叫,把生氣的情緒發泄到生氣湯里。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引導孩子正確認知和發泄負面情緒。幼兒文學中有大量培養幼兒基本生活能力的兒歌,洗澡歌、洗臉歌、洗手歌、穿衣歌、穿褲歌等等,通過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的兒歌,把生活中的基本技能編寫進去,便于幼兒記憶和學習。
五、幼兒文學作品引導幼兒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是幼兒從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包括觀察和區分他人的情緒,善于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人保持良好穩定的關系,懂的表達同情與關懷,也具有意識他人行為動機與目標的敏銳度。幼兒從單純的家庭關系,開始走向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幼兒文學作品可通過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兒歌、富有哲理的寓言、形象的幼兒戲劇等各類文體,引導兒童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模式。如經典兒歌《找朋友》,對朋友的溝通模式應該是“敬個禮,握握手。”表達自己的友好,幼兒期的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的溝通中,容易出現肢體摩擦問題,沒有掌握正確表達友好的模式,而這種類型的兒歌,彌補幼兒人際關系相處模式的經驗不足問題。
六、幼兒文學作品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觀察和認知能力
隨著環境問題日漸成為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關于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逐漸被重視起來,幼兒期是樹立幼兒價值理念的關鍵時期,同時,人生活在自然中,對自然的認知和觀察,也是幼兒自覺自發的關注方向。對自然的觀察和認知,包括自然事物的認識、自然現象的理解等。幼兒受思維能力的局限,對具體形象的表象更感興趣,幼兒文學作品描寫自然景物、事物、季節氣象等內容時,以可視的外觀、鮮艷的色彩和可感的聲音入手,調動幼兒興趣,了解自然萬物。激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養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習慣。
結語:
幼兒期是引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長基本個性,培養健康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至關重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加強,對幼兒的教育和關注空前高漲。幼兒受年齡限制,認知和接受能力的局限,興趣的不同,需要我們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上,制定出切合幼兒實際,能夠更有效的方式。幼兒文學在此起著橋梁和媒介作用,任何教育內容的學習,都或多或少和幼兒文學相關。幼兒文學借助生動豐富的形象,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不生硬地說教,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參考文獻:
[1] 朱自強 . 幼兒文學 : 學前教育的珍貴資源 [J]. 學前教育研究 ,2010(01):11-15.
[2] 甄 珍 . 幼 兒 文 學 在 學 前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性 [J]. 學 周 刊 ,2014(21):107.
[3] 馮帆 . 幼兒文學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1,3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