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摘 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我國在2012年推出了地理國情監測云平臺,利用“3S”技術實現對目標區域各類地理信息的動態獲取和實施監測。由于這些地理信息的獲取手段、存儲格式等不盡相同,如何實現多源地理測繪信息的整合利用,成為了現階段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的一種基于FME的多遠地理測繪信息整合系統,具有存儲空間大、讀寫速度快、轉換效率高等應用優勢,本文結合FME方案的運作流程,分別從數據獲取、預處理、專項整合等方面,就其中的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地理國情監測;遙感數據;預處理;FME方案
一、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任務
在城鎮化發展中,利用地理國情監測可以全面獲取植被、河湖、交通、城鎮等地理信息,在此基礎上分析地域差異、變化趨勢、分布特征,并繪制出地形圖或生成研究報告,為城鄉規劃設計、土地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參考。根據使用需求、適用范圍的不同,地理國情監測的指標、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某開發區為例,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
二、多源地理測繪信息的整合路徑
現階段可用于多源地理測繪信息整合的軟件系統有ArcGIS、FME等若干種。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各類軟件均有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僅從“數據轉換”功能方面來看,FME可以支持200余種不同格式的數據進行靈活、精確的轉換,在多源地理測繪信息的處理上優勢明顯。
1、數據的獲取
在FME方案中,數據的獲取既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獲取的數據是否完整、真實、全面,將會對之后數據的處理、利用以及圖形的繪制產生直接影響。FME系統中數據來源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分別是遙感衛星提供的遙感數據,從有關部門獲取的人口密度、交通網絡等專題數據,以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2、數據預處理
由于上述數據在來源、內容等方面有較大的不同,因此數據格式也是千差萬別,無法直接整合利用。數據預處理環節的主要任務,就是針對各類數據進行初步處理,轉化為統一的格式,消除數據壁壘后才可以進行深度整合與共享利用。預處理的方法主要有數據篩查、數據拼接、格式轉換、范圍統一等。除了數據格式轉化外,對于遙感影像資料進行預處理時,還需要結合圖像的分辨率進行篩選,分辨率過低、畫面模糊的,由于利用價值較低,可以在預處理環節直接刪除。經過預處理環節后,所有的數據統一保存為dwg或shp格式。
3、數據深度處理與提取
利用FME在繪制行政界線時,偶爾會出現跳繪、斷繪的情況,為了保證行政界線的連續性,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利用dwg文件中的數據完成行政界線主體框架的繪制,然后針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連接處理,將整個輪廓補齊。連接段的走向需要與行政界線的走向盡量保持一致,同時做好文字注釋。后期隨著數據的動態更新,行政界線也要做出相應的微調。最后通過整合技術的構面、屬性掛靠處理等獲得行政區、境界等數據信息。
在建成區數據處理與提取時,首先要明確建成區的范圍,然后在該范圍以內,對區域布置特征、城市用地信息等進行提取。其中利用價值較高的數據主要包括:城市面積大于原設區域的居民地面區域;該區域內各個道路及道路兩側一定范圍內的地面信息;區域范圍內的河流、湖泊以及植被覆蓋區域的地理信息。將上述數據提取出來,單獨建立一個“建成區”文件夾進行數據存放。
除了上述兩種數據外,其他的還有路網數據、典型城市用地分類數據等,也都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和流程,完成數據提取。
4、數據歸類與專項整合
將相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專項整合,例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遙感數據中,均包含了“典型城市用地數據”、“建成區數據”,這兩項數據可以進行合并;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專題數據中,均包含了“路網數據”,也可以進行合并。在完成數據分類和專項整合后,可以使用FME軟件系統,調動這些數據建立空間匹配模型。對于不同類別的數據,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1)點狀統計數據,參照地理編碼將點狀統計數據進行空間組合,進一步豐富空間匹配模型的豐富度;(2)專題空間數據,將坐標數據的精確度進行統一調整,并提供統一的要素編碼,方便數據的集中管理和調用;(3)行政區劃數據,按照市、區、鎮三級行政區劃,實現數據的整合。
5、數據入庫存儲
完成上述處理后,將專項數據存儲到數據庫內。FME系統的數據庫中,劃分為三個子模塊,分別是本地數據庫、監測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分別用于存儲不同類型的專題數據。所有數據均按照gdb格式進行統一存儲,方便后期根據使用需求隨時調用,保證該數據庫內所有的信息都能夠共享利用。
三、多源地理測繪信息整合利用的優化建議
在多源地理測繪信息整合中,數據獲取渠道較多,但是也面臨著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缺乏時效性等問題,這種情況下地理信息的利用價值較低,甚至會導致最終繪制出來的圖像,或是統計分析結果失準。因此,基于地理國情監測的多源地理測繪信息整合,必須要重點關注數據本身的質量。今后在進行數據收集時,要著重從時效性與真實性上進行優化,盡量做到數據的同步傳遞,縮小時間差。以專題數據中的道路信息為例,要求所得數據與道路實際情況高度匹配。還有就是增強系統的兼容性和流暢度。以FME系統為例,通過技術優化提高數據預處理效率,并保證影像預處理、空間化處理后的數據,能夠保證兼容,提高數據共享利用率。
結語:FME多源地理測繪信息整合系統可以實現對各類數據的處理、提取、分類和存儲,為下一步的地理國情監測提供了細致、全面、實時的信息參考,成為現階段城鎮化進程監測、城鄉用地規劃等工作的一種重要輔助工具。從應用效果來看,FME系統可以實現對海量、多源數據的快速處理和深度融合,既減輕了人工壓力,又提高了數據參考價值。今后還需要在數據獲取時效性、系統模塊兼容性方面繼續做好優化,進而為我國地理國情監測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戴騰,張亮,陳清平,etal.多源空間數據整合在“數字城市”中的實現[J].地理空間信息,2013(03):11+33-35.
[2]宋曉紅,張立朝,祿豐年,etal.地理國情普查中多源異構數據整合研究[J].測繪通報,2014(9):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