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市化的進程也不斷加快。在城市人口日益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對地鐵的需求也不斷的增長,所以地鐵工程建設的施工風險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本文以風險管理理論為基礎,根據地鐵建設項目土建施工特點,從風險辨識及風險分析等方面對地鐵項目土建施工進行風險管理研究,并提出了對應的風險控制對策。
關鍵詞:地鐵項目;土建施工;風險管理
1導言
地鐵施工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長、耗資巨大等特點,所以在地鐵土建施工的過程中會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一些相關的風險因素。為了保障地鐵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及時對安全隱患進行消除,所以要建立健全地鐵土建施工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方案,提防施工風險對地鐵施工影響因素。地鐵土建施工風險管理能夠及時減少地鐵施工過程中對資源和資金的浪費和損失,促進地鐵行業的健康發展。
2地鐵建設的施工風險
2.1施工風險
地鐵建設過程中,需要進行地鐵施工預案,對地鐵施工環境的進行勘測、及時準確掌握施工周圍地質環境與人文環境。避免地鐵施工受到周圍地理環境的干擾破壞導致危險事故的出現的現象。現在地鐵工程進行施工之前往往忽略了地鐵施工環境的參考,這樣就導致地鐵施工圖紙不能夠完全適用于地鐵的實際施工的設計要求。并且施工單位要定期的對地鐵施工的安全設施進行定期的檢修和不定期的抽查,切實保護工程和施工工人的安全。
2.2地鐵工程結構風險
在地鐵工程的施工過程之中,由于施工結果與圖紙要求并不相符導致地鐵建筑結構變形,進而影響了地鐵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會因為施工技術人員的施工管理混亂導致施工現場施工混亂進而影響了各個環節的銜接,進而導致出現安全隱患,威脅地鐵建設的施工安全。或者由于施工單位為了節省施工成本,采用不符合施工標準的建筑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使地鐵工程施工建筑質量過低,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3穿越原有建構風險
地鐵施工工程建設過程中因為新建線路與原有建筑產生交互,會穿越既有線路、既有車站和既有建筑。因為施工技術問題會導致在穿越既有建筑的過程中導致施工建筑的建構變形,甚至導致在建地鐵工程和既有建筑線路出現質量問題和變形,從而導致施工出現安全問題。在地鐵施工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通過對施工環境的實地勘測,設置合適的施工方案與社工設備。保證地鐵在穿越原有建筑的過程中能夠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施工的安全與順利。
2.4地理環境風險
施工城市的所在地區的地質環境相對不同,在進行地鐵建設施工前要充分連接施工周圍的地理環境,比如土壤結構、地質環境、是否處于地震帶等地理因素。也要對施工土層的土壤結構進行探測與分析。準確掌握地鐵施工四周的土壤結構,辨明土壤構成,保證能夠采取準確的處理措施,避免土層等地理環境問題影響施工工程的安全。
3地鐵建設過程中的風險管理
3.1風險辨識
地鐵建設是一個具體的工程,首先要確定參與者,也就是項目的施工方、建設方和監理以及保險方,這些單位有著豐富的施工經驗,會定出實施過程中最可能出現的風險;然后是收集相關資料,主要是收集項目環境資料、項目自身信息,類似項目的數據、外界風險的信息,從這四個方面,會基本得到項目的一部分風險信息。之后就是風險識別,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工程類比法、實地法、核對表法,方法不一定單一應用,綜合應用將可能會識別更多的風險,然后進行整理,得到項目風險;通過風險識別匯總的風險,對于影響較小的風險進行簡化綜合或者是刪除,最后出一份風險辨識的報告。
3.2風險分析
合適的風險分析方法對項目的風險可以進行量化,通過數值做出判斷,可以得到風險分析的結果,確定風險分析的方法有風險矩陣法、貝葉斯概率法、故障樹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
風險矩陣法在致險因子存在的概率與其產生后果的基礎上,繪出風險等級的方法,該方法適合施工現場的作業,可以按照輕重緩急后采用措施,但是主觀能動性較強,主要依靠的是經驗。貝葉斯概率法,該法主要針對數據缺乏的狀況下,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有較強的不確定。
故障樹分析法,該法是一個有向的邏輯樹,對已有的生產系統或者作業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按照相對應的次序繪制成程序的方框,明確各個事故之間的相互關系。
層次分析法,該法適用于難以直接準確計量的情況,層次分析法將所有的因素分解成目標,準則以及因素,然后進行風險分析,適用性較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簡潔性;存在的缺點主要是不能生出方案,只能在前期已有的方案中進行優選,同樣主觀因素占據較大的比例。
模糊綜合評判法,該法結合了多因素制約事物或者對象作出總的評價,可以得到客觀的結果,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有較廣的適用范圍,同時對于隸屬度的確定有較大的主觀影響,計算步驟比較復雜。
針對風險還有很多風險方法,每個分析方法有自己的特色和適用方法,對于具體的地鐵一般適用于綜合考慮,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方法進行分析。
3.3風險對策
回避風險要通過系統修改完成,將風險發生的概率轉化為0,比如最常見的就是禁止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可以回避非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傷害,一般風險回避也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工程法,程序法以及教育法。在地鐵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進行工程技術的界定,制度化和規范化方式進行地鐵建設,通過不斷教育施工人員達到效果。
減輕風險,對于這一類風險來說是必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盡量將危害降到最低,可以提高設計安全系數,優化施工方法。地鐵建設過程中,可以簽訂合同時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溝通,事先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約定,遇到工程特殊的風險,可以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現場解決,盡可能的將風險降到最低,加強培訓,招用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人員。
轉移風險,這類風險對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要花費一部分費用,通過保險或者其他的財務安排讓第三方承擔風險,因此一般不發生經濟損失的時候不會采用這類方法,對于地鐵建設過程中,可以參考在前期投資以下幾個險種:建筑工程一切險,安裝工程一切險,職業責任險,人身保險等幾種保險,事先購買相關的保險,在風險發生的時候順其自然的就被轉移了。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是必然要接受風險,這種風險一般會通過在前期預留一筆費用來進行解決,對于無法前期預料,只能在事件發生后接受風險,承擔非預期的損失。地鐵的土建工程,一般會有預留資金,有備無患,有準備的接受風險。
結束語
城市的發展,要求地鐵工程的建設,在地鐵建設過程中,風險管理貫徹全壽命周期,因此有必要進行風險管理,結合地鐵具體的實際環境,提出對應的風險控制對策,提高理論可操性。
參考文獻:
[1] 段開峰.地鐵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商品與質量,2019(1):142.
[2] 袁田.地鐵土建工程的安全風險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8(48):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