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飚
摘 要:在企業的實際運營發展過程中,合同管理是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的目的就是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并且促進合同簽訂目標順利達成。因此,本文對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并且從企業合同風險管理流程展開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探究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的內容。希望構建完善的企業合同管理體系,不斷改進合同管理制度,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問題發生。
關鍵詞: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風險監督;信息管理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在企業的改革與建設過程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成為管理工作的基礎內容。但就當前企業的合同管理現狀來看,經常出現合同條款無法順利履行的情況,對經營活動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只有強化合同管理風險研究力度,并且建立科學化的本合同管理風險辨別與評價體系,才能將風險防范工作做在事前,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的重要意義
在企業的實際管理過程中,合同管理十分重要,也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在經濟學理論、現代化管理理論等指導下,對擬定合同、簽訂合同、執行合同、合同變更等全過程,實行系統性的監督與控制。強化企業的合同管理風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職責不清晰、合同糾紛等問題發生,進而維護企業的基本合法權益,逐步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在不斷提升對企業合同管理項目重視程度的基礎上,促進各個項目順利開展[1]。通過不斷增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力,加快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打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逐步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
而企業合同風險的特也決定了合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以規模較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合同為例,在簽訂合同之前,相關的管理人員就應當以規范化的合同管理作為基礎,對合同條款進行仔細的研究,并且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之處,還要及時的糾正問題,避免因項目實踐建設過程中出現矛盾。一般情況下,在合同管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許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預定合同管理目標與合同執行情況不一致的問題,引發一系列的合同管理風險。若發生了合同管理風險,不僅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還會導致合同效力無法發揮出來,給企業的合同管理價值產生消極的影響,無法維護企業的基本權益。所以,企業需要強化合同風險的控制力度,避免因不利因素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
2.企業合同風險管理流程
2.1合同管理風險分析
首先,企業開展合同管理的風險分析工作,需要將風險提前辨識作為基礎。利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互相融合的方式,對各項經營活動中的風險發生概率進行估算,主要從風險變化情況、嚴重程度以影響范圍等角度入手,盡早的發現風險源頭,并對關鍵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進行控制,明確合同管理風險的區域,將其規范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2]。所以,只有確定合同風險評價的基本準則,并且做好合同風險決策的管理工作,才能從合同管理的角度,給予合同風險管理重要的指導,進一步確定合同管理風險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果不合理是否有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對風險進行轉嫁。
2.2合同管理風險監督與控制
企業加強合同風險控制的主要含義就是對已經識別出的合同風險進行識別,并加強全過程的監督工作。在合同訂立之后,需要簽訂蓋章,并做好合同的備案工作,具體流程如下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對合同風險進行監控,識別新的合同風險,并執行原先制定的合同風險計劃,對合同風險規劃進行評估,以此有效的規避合同風險。
3.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
3.1組織結構風險
對于企業的組織結構風險來說,可以細分到合同管理體制當中,結合合同管理機構的設置情況,保證合同管理部門的健全性,并從外部聘請專業素養較高的法律顧問,對合同風險進行盡早的識別。在完善合同管理體制的過程中,需要從企業的客觀情況展開分析,并且采用集中管理與分級授權管理的方式[3]。這兩種風險辨識與評價方式都有自身的缺點與優點,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明確合同管理體制是否合理,對企業的運營發展是否有促進的作用。企業在設置合同管理機構的時候,要明確合同管理部門的功能是否健全。
3.2人力資源風險
對于企業的人力資源風險來說,其中包括合同管理部門負責人、法律工作經驗、法律意識,還有各個部門對合同風險管理的支持情況、專業人才的充足性、以及整體的業務操作能力等。企業需要分別從合同管理部門、企業負責人、基層工作人員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其日常工作是否會引發合同風險。這不僅僅是一個整體的評價過程,還能保證員工的穩定性,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3.3合同管理制度風險
對于企業的合同管理制度風險來說,其中包括動態化調整、健全制度、和諧性等多方面的工作內容。只有保證考察制度的合理性,并且隨著時間的發展實行動態化的控制,對制度進行適當的優化,才能避免在實踐工作中出現風險問題,消除各項工作相互矛盾的情況。
3.4合同業務流程風險
對于企業的合同業務流程風險來說,主要就是由業務流程可操作性、業務流程效率等多個部分構成。在此過程中,更加強調企業制定符合規章制度的管理流程[4]。通過對業務流程的可操作性性進行分析,主要就是明確業務流程是否與預期目標相符合,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就是考察各個環節的操作效果,并且提前預計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
3.5合同信息管理風險
對于企業的合同信息管理風險來說,合同管理軟件屬于重要的輔助內容。因此,要想保證信息的可靠性與技術系,就需要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并且對基本的要求與信息的特點進行分析,還要使用網絡技術,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監督,發現風險問題可以及時的進行操作,將信息網絡安全性的優勢凸顯出來。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的合同管理風險中,具有影響力高、不確定性等因素,所以開展風險管理勢在必行。企業管理人員只有提升對于合同風險管理的重視度,并且注重全過程的監督與風險控制,有效提高合風險辨別與評價能力。只有結合辨識與評價的結果,強化業務流程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的控制,以此保障合同順利實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合同管理水平,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苗衛林.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的識別與控制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 2019(05):363+366.
[2]史玉雷.企業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及其識別與防范[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9,342(01):38+47.
[3]沈彩霞,王君.企業合同管理履約風險識別與防范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 2017(08):141.
[4]劉寶發,王志新.淺談企業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033):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