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重點產業,也是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受非洲豬瘟疫情和豬周期、禁養限養等因素的疊加影響,2019年以來我國生豬產能較2018年有所下滑,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減少,生豬和豬肉價格有所上漲。
“保供穩價”,重在“保供”。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級畜牧獸醫部門高度重視,從增加生豬產能這個根本抓起,采取多項舉措保供應、穩市場。大理白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印發了《大理州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疫情防控和生產保供同步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防范豬肉大規模短缺和大范圍斷供風險,努力確保大理白族自治州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平穩。
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區位、資源基礎、洱海保護等實際,劃定彌渡、祥云、鶴慶、賓川和永平5個縣為增產優勢區域,大理、漾濞、洱源、劍川、南澗、巍山和云龍7個縣市為穩產區域,將目標任務按年度細化分解到各縣市,至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生豬產能達520萬頭。
大理白族自治州將生豬產業納入關于培育綠色食品牌有關規定的支持獎勵范圍,有效調動養殖積極性,重點鼓勵養殖大戶擴大養殖規模、擴大外調外銷。根據大理白族自治州能繁母豬存欄情況,2020年州委、州政府計劃對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12個種豬場進行補助,支持種豬場、地方豬保種場和規模豬場穩定和擴大生產。202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計劃投保能繁母豬27萬頭、育肥豬114萬頭,做到應保盡保。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為重點,加大對生豬主產區及生豬調出大縣的支持力度、加快生豬屠宰加工業發展、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綠色養殖和打造優質特色品牌、加強貧困農戶技術指導幫扶以及保障畜產品供給安全等方面下功夫,求長效。
大理白族自治州充分考慮地區特點和環境承載能力,鼓勵種養結合并強調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土地資源和消納豬場糞便能力,按照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掘種植業對養殖業糞污的承載優勢,鼓勵糞肥還田,引導養殖戶和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相互協作,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生豬發展計劃。比如,祥云縣的“大產業+集體經濟+扶貧開發”模式,彌渡縣的“黨組織+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貧困戶”“1+4”新型生豬養殖產業扶貧模式,巍山縣推行的“四鏈融合共同發展”新模式,永平縣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南澗縣的“養殖業+沼氣利用+種植業”循環利用模式等,在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批大型規模養殖場落戶大理白族自治州,彌補散養戶退出形成的產能缺口。永平縣東方希望100萬頭生豬養殖循環產業鏈項目、彌渡縣正大集團50萬頭項目、鶴慶縣江西正邦30萬頭項目、祥云縣錢氏食品有限公司50萬頭生豬定點屠宰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云龍縣培育“諾鄧黑豬”“諾鄧火腿”特色生豬產品品牌、洱源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以及彌渡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對加快大理白族自治州恢復生豬產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緊緊圍繞提升養殖戶信心,拓寬養殖思路,大力推廣良種豬人工授精技術,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可利用良種公豬0.6萬頭、母豬22.0萬頭,種豬企業19個,開展雜交改良58.7萬窩,人工授精33.0萬窩,母豬年均產仔1.97窩。抽樣的4 228頭母豬,總受胎率91.42%,胎均產仔9.8頭、育成8.4頭,平均41.5 d斷奶,斷奶窩質量111.04 kg,雙月豬窩質量170.22 kg,大理白族自治州生豬生產水平取得長足進步。
(來源:http://www.farmer.com.cn/2020/03/02/99849540.html? 2020-03-02)
(本刊編輯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