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珊?張雙蓮
摘要:當前,我國文化市場不斷拓展和開放,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然而,中國文化產業管理面臨管理體系與管理框架不明晰、監管主體不明確等主要問題。為此,應從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完善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投融資管理體系等方面優化文化產業管理,推動文化產業向高端價值鏈躍升。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問題;對策
引言
文化產業在我國可以說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經濟形態,之所以古老是因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任何與文化有關的枝節都可以由此形成一個專門的產業,這是從廣義范圍來考察;作為一門在近代剛剛誕生的學科,文化產業則無疑是因人們認識世界能力的提高才得以應運而生,故而在狹義范圍來講它又是年輕的。隨著時代的推進和科技的發展,文化產業也呈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多變性,它總會體現出某一時代獨特的風尚,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講,文化產業也是時代和社會的縮影。在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開始受到波及和影響,文化產業同樣不例外。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高效自不待言,但優勢背后所隱藏的眾多問題也不容小覷,只有完善對文化產業的相應指導和適度監管,才能保證文化產業在信息時代能夠平穩健康地發展。
一、文化產業面臨的新問題
1.1文化產業的管理體系仍不完善,文化企業的創新競爭力較弱
自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并沒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體制比較混亂,文化產業管理體系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首先,我國的文化產業管理體系還不健全。目前,我國文化管理上存在政出多門、職能交叉重疊的情況,缺位與越位現象也比較明顯。其次,政府過多地干預文化市場的微觀運行,文化企業創新競爭力普遍較弱。從市場現狀分析看,現代企業制度還沒能完整建立,企業內部人員執行力不足,文化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市場規范尚未健全。我國的文化企業并未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尤其是國有文化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仍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而不是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選舉產生。這一系列問題致使文化企業市場獨立運作能力不強,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實力欠缺,導致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
1.2文化產能偏低,文化產品供不應求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文化消費需求也在大幅提升。近十年來,我國文化消費年均增長率逐年攀升,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我國文化消費需求已經步入快速增長期。但從供給側角度看,我國文化產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文化服務標準城鄉差距較大,鄉村文化服務水平偏低;文化產業原創能力不足,文化產品數字化水平較低;傳統的資源配置模式仍占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經營單位多而散,產業組織集約化程度不高。因此,文化產業總體供求關系的失衡,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
二、文化產業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2.1成本與進度控制
項目經理必須落實既定的各路資金,說服投資者及時撥付資金,確保項目的生產過程的順利完成。與此同時,還要配合投資方,對到賬資金進行有效的監管,確保有效使用,防止浪費和不當超支。例如,電影的拍攝需要嚴格的進度和成本控制,場景的分解,每個場景所需要的道具、人員工資、周期都要經過嚴格的計劃和預算,項目的范疇和資金配置計劃不應該在沒有得到準許的情況下加以改變。在分期付款中,項目經理可以通過正確安排分期付款的期限,將項目的現金流入的期限結構同現金流出的期限結構對應起來,從而在整個項目周期內,實現項目的財務成本最小化。項目進度控制,也稱為項目時間管理,是指在項目的進展過程中,為了確保項目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項目目標,對項目活動進度及日程安排所進行的管理過程。一部影片可能要選擇最佳的檔期,或者商業性演出,都要求項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就要求項目團隊按照序時進度,倒排工期,按時保質地完成項目。
2.2充分發揮文化資源比較優勢
發展文化產業,關鍵要找準比較優勢。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是按比較優勢戰略發展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只有具備開放性和競爭性的市場,才能為企業提供準確的信號,使其找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要維護好市場的開放性和競爭性,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政府。若要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資本優勢,政府的引導和扶持至關重要。在宏觀層面,國家應制定長遠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在中觀層面,地方政府應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機制及文化產品生產標準;在微觀層面,政府要從稅收、人員培訓、產品銷售等多層面對新興文化企業進行扶持。
2.3加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管理,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首先,應完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文化產業包含多個行業,應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文化產業重點扶持項目,有針對性地確立行業知識產業保護重點和制定相應的保護制度,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積極保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其次,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相關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意識。近年來,我國動漫產業市場規模迅猛增長,《大圣歸來》等國產動畫取得了高票房,然而相關的知識產權仍受限于國外動漫巨頭,國內動漫相關衍生品開發與銷售嚴重不足。因此,應鼓勵文化企業提升自主文化創新能力,提煉和創造很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積極保護知識產權,及時制止、制裁侵權行為,不斷激勵企業的創造活力。最后,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與商務交易平臺,提供包括專利、著作權等在內的信息檢索,杜絕侵權和重復創作,加強相關文化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共享,降低文化企業維護知識產權的成本,從而促進文化產業良性發展。
結語
加強新型文化產業鏈培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政府對文化產業鏈的培育,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能夠在產品信息傳遞、交流創新思路的過程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我國正在興起的文化科技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均有助于文化產業鏈的培育和形成。未來,我們還要加強文化產業鏈平臺的搭建,使文化產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解學芳.網絡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技術創新驅動的缺位與突破[J].社會科學研究,2011,(5):30-34.
[2]宋佳烜.韓國文化產業呈全面增長勢頭[N].中國文化報,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