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薛晨?徐溶
摘要:隨著高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發展已成為加深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以及詳細介紹了當下我國創新創業的現狀,并闡述了有關構建創業創新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校;教育
中國正處于發展階段,發展創新意識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中國許多高校都在研究和開發創新課程,盡管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能與專業課程有效地結合起來。探索并分析中國高校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從學生,高校,政府和社會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當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總結了中國高等教育模式的優勢。并為中國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長期發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模式參考[1]。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800萬人,大學生就業目前面臨巨大壓力。因此,高校應針對學生的當前專業特點,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自21世紀初以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率。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需要為學生建立更多的互聯網平臺,提高他們的創新和創業技能,并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為創業人才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校應繼續吸收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完善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提供更多選擇并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當下中國創新創業精神全面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并為社會提供更好的人才。作為大學生,隨著高校的就業壓力的增加,有必要結合他們的專業特點,在職業選擇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實踐和創新能力,激發內在活力,樹立職業選擇和社會實踐觀念。這需要積累經驗,提高整體質量,促進創新創業精神,利用收益來建立創業信心。
(三)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才支持至關重要。高校為社會培養了許多高素質的人才,極大地促進了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因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從各個方面整合人才,提高綜合素質,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搞好教育改革,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納入課程體系,并積極吸引年輕學生參與社會事務,促進當前大學創新和創業健康發展,注入學生的作用來改變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2]。
二、大學生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有問題
近年來,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數量相對增加,但在同一時期,創業的比例是遠不到韓國和美國大學生的十分之一。我國沿海城市的大學生創業所占比例比內陸高得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緊要的問題是缺乏面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系統的缺乏。
高校創新創業需要創新人才。應當由具有較強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實施創新創業精神。系統的培養包括科學和專業課程系統,專業指導系統,專業教師團隊以及眾多實用和創新的過程。經過對此類系統的系統培訓,高校可以培養出許多具有創新和創業技能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中起著主導作用,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對創業的熱情也影響著周圍的大學生[3]。
(二)缺乏適合的創業創新環境。
剛剛離開象牙塔的大學生盡管有一定的知識,但在社交經歷方面存在很大缺陷。為了提高創業精神和創業成功率,我們需要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近年來,政府支持了大學生的財務方面和基礎設施,創新和創業精神。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因此難以從企業管理和市場情報方面入手,政策服務體系不完善,高校難以支持這些領域。這些因素使大學生更難以創新和創業。
三、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思考
(一)創新創業模式的多樣化。
高校受到自身資源條件和專業環境的限制,學校的定位目標也不同,為了使高校環境多樣化,有必要建立各種創新的創業教育模式。在建立推廣和實現各種大學創新和創業教育模式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以及優勢和特點,結合理論和經驗,為學校建立合適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 互聯網 +”時代,高校應該組建一支由大學生創新者組成的團隊,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知識的速度迅速更新,信息量也在增加。同時,教師需要加強與專業人士的溝通和交流,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職業,闡明教學思路,激發創業熱情,并為良好的創新和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利用校友的資源,并繼續分享成功的創業經驗,為當前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提供參考。
(三)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上面已經提到了創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培養和質量改進方面中應注意教科書的結構,編寫課程內容應豐富多樣。在此基礎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我們要在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教育中培養的是一個復雜多樣,應用和創新的人才。人才要求的多樣化要求在教學方法中使用不同類型和級別的評估系統,僅憑學校實力很難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第三,合作培訓機制必須完善。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可以增加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力量來合作培訓和鼓勵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4]。
四、結語
分析并研究了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并將其與國外創新創業模式進行了比較,總結了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教育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可行的建議,這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在中國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中國應該以現實情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體系,然后將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整合到高校中。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積極的創業氛圍,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創業的信心,并且全社會集中起來支持創新和創業時代的來臨。
參考文獻:
[1]熊聰聰,趙會民,趙叢,謝兵,余梓銘.“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34-35.
[2]周喜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8(22):192-193.
[3]王琳琳.大學生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經濟師,2018(07):182-183.
[4]王琳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8(04):51-52.
董莉,女,1985年生,遼寧錦州人,講師,錦州醫科大學,醫學碩士。
薛晨,女,1998年生,遼寧營口人,錦州醫科大學,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
徐溶,女,1997年生,遼寧沈陽人,錦州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2016年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 《醫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中的思想引導研究》(編號:L16BSZ0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