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杭海
我已過“知天命”年齡,迄今親歷了三次國難級疫情,現回憶與記錄如下。
甲肝流行
1988年初,江南爆發甲型肝炎病毒,眾多年青人中招。當年江蘇啟東毛蚶大豐收,于是一船又一船毛蚶運往上海、杭州等城市,因為便宜居民爭向搶購。結果上海1月中旬,發現首例吃毛蚶感染甲肝病毒,之后每日增加,到了2月1日這天竟有19000人爆發了甲肝癥狀。當時上海有30萬人感染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爆發沒幾天,上海市政府就采取措施,禁止毛蚶銷售,同時收繳銷毀大批毛蚶,并發動居委會挨家挨戶發宣傳單,順便排查居民有沒有甲肝癥狀,對于一些家里沒有廣播、電視的居民,居委會大媽、樓長也會上門做宣傳。后經記者調查發現,是啟東的整片水域都被污染了,導致甲肝病毒流行。
1988年初浙江省報告甲肝病例21萬余例,杭州市約7萬人感染甲肝病毒,大多為青壯年。當時我在國有企業上班,所在車間有3人不幸感染。江南城市采取的措施大同小異,首先關閉毛蚶等小海鮮市場,對患者集中隔離,哪個單位的人,由自己單位負責,誰的人,誰負責。其次少數幾個沒有單位的人,由居民區負責找地方隔離。所有治療費用由國家負責,因為這是國難。我單位隔離在廠衛生所的兩個小伙子,第二天就打電話給車間主任,一個需要一只熱水瓶,一個需要茶葉,因家離廠衛生所很遠,家人不方便送,車間主任叫我派個人送去。我當時是團支部書記,所以自告奮勇給倆人送東西。當時也沒有什么防護措施,給東西時離他們約一米左右,和倆人分別說了約7分鐘的話。我回家后立即洗了澡,換了所有衣服,之后正常工作。
甲肝疫情出現后,滬杭等地政府部門反應較快,宣傳到位,每天在廣播、報紙、電視不斷報道最新疫情;同時說明甲肝是怎么回事,有哪些癥狀,要如何防控,如何洗手,如何消毒……各企業各居民區都收到上級通知:發現甲肝癥狀一定要上報登記,并進行集中隔離治療。
在1988年時,百姓對政府人員的信任度還是很高的,政府為民服務的態度也是還好的。對疫情老百姓雖然擔憂、恐慌,但由于政府工作人員盡職盡責,百姓們對戰勝甲肝病毒充滿信心。總之,在不到一個季度的時間內,各地就把甲肝病毒撲滅了。
非典橫行
2002年12月非典疫情首先在廣東省爆發,之后迅速傳染到北京和香港等各地,直至國外。當時手機已普及,各種各樣短信滿天飛,小道消息滿天飛,流言蜚語滿天飛;鬧得人心慌慌。普通中藥沖劑板藍根和白醋被一搶而空。非典疫情初期,一些官僚作風官員應對失策,瞞報謊報時有發生。非典的病死率當時有些嚇人,約10%,還有大批醫護人員倒下。治療非典的過程中,因使用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后期就是肝衰、腎衰、股骨頭壞死等問題,造成一些活下來的人有嚴重后遺癥。
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據官方統計,中國死亡人數總共695人。其中中國大陸348人,中國香港300人,中國臺灣47人。2003年6月23日,WHO將中國香港從疫區中除名;6月24日,WHO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7月5日,WHO將中國臺灣從疫區中除名。野生動物果子貍成為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因為果子貍身上攜帶了大量SARS樣冠狀病毒,而人類吃野味最后染上病毒。
當年我們的預防措施就是:出門帶口罩,不趕熱鬧場,回家勤洗手,喝些中藥湯。我回憶起當年在公共場所行走的人,只有少部分人帶口罩,車站、機場要額頭測溫進入,需排隊等待,大型集會是停辦的,約6個月時間,非典疫情煙消云散,人們完全恢復本來面目。
新冠肆虐
己亥年末,庚子歲首,荊楚江城始大疫,武漢三鎮病患尤多,源于食野生動物,竟致人傳人。恰逢年節,以燎原之勢蔓延數萬余;九州內,皆惶恐,萬巷空,車馬稀,百姓無事皆宅家,有辦事者人人口罩,醫護者全副武裝,以隔新冠,為國為家封一城。國難當頭,上下聯動,眾志成城,以大無畏之精神,奮起抗疫。眾美麗白衣猶如天使,奮不顧身,素手護生;眾醫師逆行勇戰,置生死于度外,仁術救命,保我眾生。然洋人騷動,竟信口雌黃,落井下石,卻不知自生難保,疫情泛濫,醫護人醫療品短缺,州內物品槍支遭搶購。
據最新報道,除中華大地外,3月7日17時止,93個國家,2萬多人中招。8日下午3點獲悉:全球確診超10萬。對逝者,烏乎哀哉,想魂靈兮。病毒無國界,故不可互相指責,需攜手合作,團結一致,共同對付病毒,共渡時艱,共克疫情。
讀史可以知是非,我國古老的歷法,一次次證明了:瘟疫,始于大雪、發于冬至、生于小寒、長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驚蜇。千百年來,發生在我國的歷次瘟疫都是按這個規律始終的。《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曰:“?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中醫理論早就告訴我們“瘟”,來自江海鱗甲(海鮮市場);“疫”,來自蟲獸毛羽(果子貍、蝙蝠)。然我輩貪吃,忘了千年古訓:病從口入,釀成慘痛大禍。
我忽然想起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這不是在寫疫情前期和中期湖北老鄉的處境和心情嗎?其實,湖北襄陽人孟浩然是在抒發自己當時的感受和心情,看來人之常情千古未變。疫情結束后的情境,孟浩然也寫到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朝時寫得詩句到今天依然能對號入座,這就是孟詩星的偉大之處。
無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串門、不聚會、不傳謠是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的口訣。
新冠肺炎發生后,全國人民奮起抗擊。各個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第一線。廣大社區工作者響應黨中央號召,黨員帶頭,動員組織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為防止疫情擴散,安撫宅家百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槍聲的戰斗中,社區成為住戶的戰斗堡壘,碩果累累。
杭州下城區新顏苑社區是個老社區,退休老人較多,子女大多購買新房自立門戶,所以出租戶較多。下城區樺楓居南區是個新社區,住戶大多為外地人,年輕戶主占大多數。兩個社區的共同特點是:及時、文明、有效地進行防控工作,認真做好進出人員的身份登記,并簽發出入證明。不同特點是:老社區的黨員和社區人員會定期看望、聯系宅家老人,社區內有醫護室,方便老人、住戶看病、配藥;對出租戶加強管控。新社區的工作人員會時常在南區微信圈里為住戶接龍購買蔬菜、水果、雞鴨等日常所需;對眾多快遞負責接收、分發。兩社區從管控到今天(三八節),沒有發生一起吵鬧事件。最后以詩《抗擊疫情》作結:行路值班皆口罩,國難當頭莫傳謠,全民防控是法寶,欣欣向榮必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