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云
摘要 結合鄂爾多斯市農業生產實際,重點分析了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提出了氣象服務措施,以增強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關鍵詞 農業生產;氣象災害;氣象服務措施;鄂爾多斯市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2-10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2.040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easures in Ordos City
LIU Xiao-yun(Dongsheng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Ordos City,Ordos,Inner Mongolia? 01700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Ordos City,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easures were provided to enhance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crops and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eteorological disasters;Meteorological service measures;Ordos City
近年來,因氣候異常引發的農業氣象災害極為嚴重,對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均造成巨大影響。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幾乎超過了全部自然災害的70%,其中又以農業氣象災害最為嚴重。因全球氣候變暖現象不斷加劇,鄂爾多斯境內氣象災害出現頻率和危害程度均表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農作物減產、絕收現象嚴重,農民生產投入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分析鄂爾多斯市農業氣象災害,降低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保證農業高產豐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鄂爾多斯自然地理概況
鄂爾多斯市在內蒙古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總面積8萬多km2。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起伏不平,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北三面被黃河環繞。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冬夏寒暑變化極大,多年平均氣溫為6.2℃,降水量348.3 mm,降水在7—9月較為集中,年平均蒸發量為2 506.3 mm,約為降水量的7.2倍。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使得鄂爾多斯干旱、冰雹、暴雨洪澇、霜凍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
2 鄂爾多斯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2.1 干旱
干旱是長期沒有有效降水或降水比往年偏少,空氣相對濕度較小,空氣干燥,土壤失墑嚴重,造成農作物體內水分虧缺,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極為不利。干旱是鄂爾多斯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干旱災害的主要特點是嚴重性、季節性、隨機性、連發性和連片性,造成的經濟損失呈逐年增加趨勢。鄂爾多斯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現干旱災害,其中以春旱出現頻率最高,夏季降水分布不均也會引發干旱災害。若是出現春旱,此時恰好是鄂爾多斯越冬作物返青、生長、發育及春耕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此時降水量減少,極易引發干旱,在對夏季糧食產量造成影響的同時,還會對春播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秋季作物的生長和收獲。若是夏季出現干旱,此時鄂爾多斯溫度相對較高,空氣蒸發速率加快,會加劇土壤失墑率,難以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對玉米生長極為不利。
2019年5月19日以來,鄂爾多斯大部地區無有效降水,加之大風、沙塵天氣頻發,空氣相對濕度較低,干旱程度加重。6月3日10:00,全市各生態與農業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普查結果顯示:鄂爾多斯0~20 cm平均土壤相對濕度較差,達拉特旗北部、杭錦旗、鄂托克前旗、烏審旗、鄂托克旗大部土壤相對濕度在8%~27%,為特大干旱,占全市總面積的72%;其余地區土壤相對濕度在32%~37%,為重度干旱,占全市總面積的28%。
2.2 冰雹
冰雹是一種強對流天氣,具有明顯的局地性和季節性特征,持續時間短,突發性強,大都伴隨大風、暴雨、雷電等天氣,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鄂爾多斯冰雹災害往往出現在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這幾個時間段,對農作物的危害強度由冰雹破壞力和作物生長發育期共同決定。冰雹天氣過程會損壞農作物枝葉、莖稈、果實等,冰雹降落時還伴隨強降溫天氣,此時農作物極易遭受冷害,對于根系生長極為不利,還會滋生病蟲害,降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2.3 暴雨洪澇
鄂爾多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際間降水差異變化較大。在持續性大范圍降雨或短時暴雨天氣出現過程中,若不能第一時間排出農田內的積水,或者江河湖水快速暴漲,極易引發洪澇災害。暴雨洪澇是鄂爾多斯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以夏季出現最為頻繁,春季和秋季也有可能出現。暴雨洪澇會嚴重破壞土壤結構,折斷農作物莖稈;一旦農作物被淹,土壤內的氧氣供應不足,不利于農作物根系的正常發育,爛根率大大增加;如果農作物長期在陰濕的環境中生長,會滋生病蟲害,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2013年6月30日,鄂爾多斯部分地區突然遭遇強對流天氣,形成暴雨和冰雹,部分地區發生洪水災害。東勝區發生內澇,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及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道路堵塞,電力線路中斷。
2.4 霜凍
在春末、秋初這段時間內,由于冷空氣入侵,造成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溫度快速下降,最后達到0℃以下,造成農作物受害或死亡的低溫災害稱為霜凍。霜凍對鄂爾多斯農業生產危害較大,使得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樹、蔬菜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特別是初霜凍提前的年份,對瓜果、蔬菜的危害程度更大;而終霜凍較多的年份,則會延緩喜溫作物的苗期,果實開花量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增加了作物死亡率。
3? 鄂爾多斯氣象服務措施
3.1 積極推進智慧農業氣象平臺應用
為加快鄂爾多斯智慧農業氣象發展,使智慧氣象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降低農業受災損失,鄂爾多斯市氣象局應向各旗(區)氣象部門及種植大戶積極推廣智慧農業氣象平臺。該平臺涵蓋了查詢、訂閱、記錄、咨詢等多種功能。注冊智慧農業氣象APP的用戶,可隨時查詢本地區的農業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根據最新天氣預報,及時調整農業生產計劃,盡量規避風險。同時農戶可根據自身種植生產需求,定制專項氣象服務,農業氣象服務人員會針對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的氣象服務產品。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若遇到氣象災害或病蟲害,可通過手機APP,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記錄并上傳,反饋災情或病蟲害情況。此外,農戶和農業氣象專家可以咨詢答疑的形式進行互動交流,探討防災減災的關鍵性技術,并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方案。
3.2 保護生態平衡,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近年來,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亂砍濫伐現象嚴重,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暖現象,加劇了鄂爾多斯氣象災害的頻率。因此,應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對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的宣傳工作,在確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降到最低,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3 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
為了增強鄂爾多斯市氣象部門對農業災害性天氣,如干旱、冰雹、暴雨、霜凍等的預測預報水平,應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氣象科技和信息技術,盡快建立起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氣象監測和預警系統,大幅度增強對災害性天氣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強度等方面的預測精確度水平;盡快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和發布氣象災害平臺,不斷增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提高政府部門決策的精準度。
參考文獻
[1] 崔曉霞,徐青文.陽信縣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20):215-216.
[2] 丁立芳.氣象災害對密云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244-245.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