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張秀芹
文題速遞
就你讀過的某部書,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方法步驟
讀后感,顧名思義,先有“讀”,而后才有“感”,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而后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就是讀后感。
常見的讀后感,采取述讀(前提)——發感(論證)——感點(橋梁)——結感(升華)四步作文的方法。但這樣的寫作,將“讀”與“感”割裂開來,寫出來的讀后感較為呆板。我們應該寫出讀后感的詩意之美:
第一步:情景描寫,詩意開篇
情景描寫,就是創設一個讀書的場景,渲染一種讀書的氛圍,或者交代讀某本書的原因,創設與所讀書有關的場景,引出閱讀的書目。
第二步:抓好動情點,述讀文章
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動情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動情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抒情、議論做好鋪墊。述讀文章時,切忌泛泛敘述,要選取一個場景、一個片段,或者一個細節、一個微笑來寫,總之,要抓住讓你感受最深的動情點來寫。
第三步:緊承述讀,議論評析
如果沒有述讀的材料,感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悟點就是空發感想議論,泛泛而談。要注意,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聯系實際,不能隨意評析,不著邊際。
第四步:收束全文,提出希望
收束全文,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表明心志。要注意,表明心志不是表決心,這樣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之感。要收束自然,順理成章。或再次寫景,回應開篇。
習作展示一
等一朵玫瑰的盛放
◎趙珈儀
又是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在臺燈下奮筆疾書。漫長的“耕耘”結束后,我扔下筆,長舒一口氣,伸了個懶腰,看一眼時鐘,時間還早。我漫不經心地走向書櫥,用手輕輕撫摸每一本書的書脊,目光最終落在那本《小王子》上,指尖也隨之停駐,記憶之門悄然開啟。
上小學時,身邊的一位朋友很愛看書,我喜歡看書也多半受她的影響。我們彼此交換著現在看來很幼稚的書,那時卻如獲至寶。一天,她手里照例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看著她那入迷的樣子,我好奇地問:“又是什么書,這么好看啊?”她神秘一笑,將手中的書遞給我。只一眼,我便被吸引。只見精致的封面上,大片的藍,似天空又似海洋,一個小男孩站在黃色的星球上,面前是一朵嬌艷的玫瑰,封面的正上方“小王子”三個字熠熠生輝。當即,我央求朋友借給我看看,她欣然同意。
晚上,我偷偷躲在被窩里,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細細地讀。書里那可愛、有趣的插畫,美麗、憂傷的文字,都令我沉醉。那天晚上,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仍意猶未盡。
只可惜那時的我只覺得讀了一本有趣的童話書,并無太多感想,可憐的《小王子》很快便被我拋之腦后。
再見它,是在一家書店。一次,我去書店挑選自己喜愛的書,不經意間看到一本《小王子》,目光再次被吸引,我便買下了它。回到家后,重讀一遍,有了不同的感受。
玫瑰花愛小王子,小王子愛玫瑰花。玫瑰花說她是宇宙間獨一無二的花。當小王子在地球上發現滿園的玫瑰花時,他依然執念于自己日夜守護過的玫瑰花。也是這時候,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在玫瑰花身上付出的時間,讓她變得無可替代,玫瑰花真的是他獨一無二的花。也許這就是書中所說的“只有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任綿長的思緒慢慢飄回,我重新翻開那本《小王子》。
“也許世界上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遄臺中學)
點評
作文以“我”與《小王子》的三次相遇為線索,運用優美、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小王子》這本書的閱讀感悟,從中也體現出小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其中第三次的體悟最深,重點是談玫瑰花與小王子之間的情感,這部分緊扣文題,是作文的重點,小作者對此寫得極為詳細,使得中心比較明確。結尾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再次點題,并且與文題形成照應。作文篇幅雖然短小,但情感真摯,描寫細膩,很能打動人、感染人。
習作展示二
閃閃發光的你
◎李俊瑩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扶,相聚相散。
——題記
初次聽媽媽說起楊絳先生,是在一個暑假的一天。那天,媽媽從樓下抱著一摞快遞,急匆匆地上了樓。一回到家里,她便有意地從中拿出一個,放到桌上。站在一旁的我忙拆開看,原來是一本書,封面上“我們仨”三個熠熠生輝的字一下子映入眼簾。自此,我便沉醉其中。
你夢見錢鍾書先生自顧自撇你而去,你大聲呼喊,連名帶姓地喊,喊聲落在曠野里,好像被黑暗給吞吃了似的,沒留下一點聲響。徹底的寂靜,給沉沉的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你的孤寂。你內心的極度恐慌和那份對家人的珍惜、不舍交織在你的夢里。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生,為夢的開始;殤,為夢的泯滅。
不久,我開學,學業變得繁重,那本書便被我放到了最不起眼的角落。
那日,一個秋日的午后,我閑來無事,便在書柜里尋找新的“貨物”,不經意間,在角落里瞥見了它:那三個字依舊是那么奪目,瞬間就抓住了我的心。書皮上落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從角落里拿出,輕彈灰塵,仔細擦拭。
然后,我捧起它,走到窗前,坐在吊椅上,一抹陽光恰好灑到書上,映得那書閃閃發光。
我如癡如醉地讀著,重溫楊絳先生的生平,不知不覺,已到了傍晚。一抹夕陽斜射入房間,書、人、景,已融為一體。
讀你的文章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前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你堅守著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你保持著偉大女性的關懷與慈愛,你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與堅韌。
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歲的你,溘然長逝。
我仰望星空,其中有一顆星星尤為閃亮,散發著耀眼的光輝。就像黎戈說的:“她讓我看到了‘過去的品質,這是一種啞光卻不喑啞,低調卻不哽咽,醇香卻不刺鼻的品質,它像北極光:明亮、堅韌、耐寒,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光。”
閃閃發光的你,一切安好?
(山東桓臺縣實驗學校)
點評
作文以星空中閃耀著的一顆明亮的星星作比,來寫人格品性閃閃發光的楊絳先生,類比新穎,讓人眼前一亮。敘述中既有自己通過閱讀《我們仨》對楊絳先生的認識,也引用了黎戈的話,從側面表現了楊絳先生美好的人格品性。敘述中,小作者以含蓄、真摯的感情表達出了自己對楊絳先生的崇敬之情,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