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和
農歷豬尾鼠首,湖北省遭受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武漢封城,全國上下迅速打響了共同抗擊疫情的戰役,各地采取服務業停業、隔離傳染源等多項防控措施。疫情的發生,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通過新聞、自媒體等平臺我們可以看到:備足了年貨準備大干一場的飯店被停止營業了,預定的春節宴悉數全款退訂。就連餐飲老字號西貝的400家線下門店基本都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他們說,2萬多員工待業,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恒大研究院1月31日發布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認為,受影響最大的正是餐飲、旅游、電影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而這些行業更多的還是中小企業。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國家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我國經濟增長和民生保障的主力軍。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保持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小企業該如何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呢?
首先,要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同你們站在一起,都是你們的堅強后盾。”危難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溫暖人心的話語,堅定著人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湖北在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的支援下開展新冠肺炎感染病人的救治,全國疫情防控有條不紊,基層實施“網格化”管理,最大程度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物資供應市場平穩,人們的生活按部就班,社會環境有序運行。所以,中小企業要堅定發展的信心,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做好疫情過后的預案,堅信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應對方案不能少。央行、財政部、證監會等多部委已快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釋放穩定預期信號,對沖疫情影響,為受疫情影響的地區、行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保證企業資金鏈、現金流的接續,提振市場信心,維護市場穩定。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支持中小企業積極應對疫情,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政府當務之急是充分做好疫情的實時研判,及時出臺穩定經濟的政策,依法創造寬松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
再次,企業調整要盡早。突如其來的疫情是新的企業環境變化,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要求中小企業必須調整改變自己。挑戰在環境中出現,機遇也在環境中產生。中小企業復工后如何應對疫情,需要企業動態去應對。要按照政府關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針對市場變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措施,全力恢復生產。以開放促進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的供應鏈、產業鏈緊密相連,企業要努力在嵌入全球供應鏈相應環節中尋求突破。做好企業的加減乘除法,因地制宜采取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恢復和保住現金流,從關注顧客價值、創造顧客價值著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最后,財政金融服務好。財政是社會運行的保障,要加大財政支持,緩征稅費、減免稅費、保企業融資、社保減免和延期收繳政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對沖成本費用壓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面對疫情,要用活金融搞活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村鎮銀行、資本市場、保險公司作用,創新金融產品,開通金融綠色通道,加大金融支持。對有發展前景但暫遇困難的中小企業不盲目抽貸、不盲目斷貸、不盲目壓貸、不減貸款余額、不增貸款費用、不升融資成本、不降服務質量。發揮財政金融的促進作用,共同為遭受疫情停擺重創的中小企業恢復生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