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上下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吉安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扎實有效的舉措、堅定不移的決心、志在必勝的信心,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統籌推進“十大”扶貧工程,持續鞏固已脫貧人口脫貧質量,努力實現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決勝戰。
一、打好緊盯小康目標“總體戰”
一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脫貧攻堅是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站位,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把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為檢驗“兩個堅決維護”的實際行動。堅持“四個不變一個不減”,保持扶貧政策的延續性和監督考核的持續性,不斷推動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以更加積極的工作狀態、更高的工作標準、更好的工作成效,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要層層傳導壓實責任。嚴格落實“縣負總責、部門支持、鎮村推進和實施”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持續壓實脫貧攻堅鄉村主體責任、“十大扶貧工程”行業部門主管責任、相關部門監督責任和幫扶單位幫扶責任,謀劃全年工作,推進政策落實落地。力戒盲目樂觀、消極厭戰、松勁懈怠等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保持“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攻堅定力。把作風建設貫徹脫貧攻堅全過程,持續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立行立改扶貧領域“怕慢假庸散”等作風頑疾,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和扶貧腐敗等問題。開展常態化暗訪督導,加強對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的業務指導,對發現的數字脫貧、虛假脫貧進行嚴肅問責,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三要全力攻堅重點目標。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目標要求,各鄉鎮各部門盡銳出戰,全力攻堅,狠抓落實。堅持精準方略,緊盯全縣剩余貧困人口,統籌落實產業就業、公益性崗位、低保救助、臨時救助等幫扶舉措,做到“一戶一策”“一人一法”,確保剩余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扎實做好城鎮困難群眾幫扶解困工作,用足用好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幫扶政策,強化基本生活保障兜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對全縣貧困人口較多的村實行掛牌督戰,集中優勢兵力,統籌整合資源,補齊短板弱項,以督導促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二、打好鞏固脫貧質量“保衛戰”
一要筑牢扶貧保障底線。扎實推進義務教育聯控保學機制,嚴格落實貧困學生助學政策,確保不漏一戶一人。嚴格執行健康扶貧“四道防線”,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制度,加強村級衛生室監管,統籌推進貧困戶危房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徹底解決貧困戶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深入實施交通、電力、文化、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提升,統籌推進貧困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等重點整治項目,推動貧困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提檔升級。在各個鄉鎮開展衛生環境大整治專項行動,確保村容村貌和貧困戶家中干凈衛生、整潔有序。
二要抓緊抓實兩業扶貧。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確保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完善扶貧產業帶貧益貧機制,因地制宜鞏固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進一步發揮扶貧龍頭企業、產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經營主體帶貧益貧作用,持續推進“四個一”主導產業發展,繼續唱響“一領辦三參與”品牌,力爭將全縣80%以上合作社改造成“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切實增強合作社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能力。深入推進“四輪驅動”金融模式,繼續實施貧困戶產業差異化補助,加大對產業合作社和貧困戶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年內新增扶貧小額貸款1億元,幫助1000戶貧困戶實現產業發展。推動就業意愿、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加大企業招工信息宣傳,落實就業扶貧政策補貼,加強扶貧車間建設,強化技能培訓,確保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貧困戶實現就業。加大公益性扶貧崗位開發和管理力度,提升崗位履職到位率和人崗適配度。
三要著力化解疫情影響。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扎實開展疫中疫后分類預警與防范,在收入、住房、教育、醫療和飲水安全等方面全面加強監測。做實產業扶貧、做穩就業扶貧、做優消費扶貧,激發脫貧動能,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強化政策扶持,加強對扶貧產業幫扶力度,安排專人開展對接幫扶,落實復產復工、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幫扶政策,協調解決用工、原料、技術等方面困難。對從事國家明令禁止野生動物養殖的扶貧經營主體,采取發放帶貧補貼、損失補貼、續貸或新增扶貧小額貸款等舉措,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因地制宜選準新的產業發展路子,全力幫助他們完成產業轉型發展。積極打造消費扶貧亮點,鼓勵各鄉鎮各部門干部職工將工會福利用于消費扶貧,最大限度幫助滯銷扶貧產品化解銷售難題,嚴防因疫情影響穩定脫貧的風險。
三、打好健全長效機制“持久戰”
一要健全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機制。強化幫扶力量,建立健全縣級領導聯系鄉鎮、鄉鎮干部包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駐村、結對幫扶干部包戶的結對幫扶制度,找準結對幫扶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推動幫扶資源向軟弱渙散村、貧困人口多的村傾斜。加強幫扶隊伍管理,保持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穩定,嚴格落實駐村幫扶要求。建立健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結對幫扶干部日常考勤和督查制度,實行駐村工作隊扶貧津貼差異化發放,督促幫扶干部切實履職盡職,進一步轉變幫扶方式和提升幫扶實效,切實做到“三個說得清、四個相結合、五個要到位”(將脫貧攻堅與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環境整治、基層黨建相結合;村情、戶況、政策說得清;工作精力、政策落實、增收措施、動態管理、激發內生動力到位)。
二要健全貧困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將防止返貧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脫貧成果回查監測、脫貧人口增收發展、開展防貧保險等工作措施。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脫貧戶、邊緣貧困農戶、人口自然變更三類群體動態監測,積極落實返貧保險制度,進一步筑牢致貧返貧防線。以脫貧監測戶和貧困邊緣戶為重點對象,對因病、因學、因災、因產業損失等因素形成的返貧致貧風險,及時采取應急救助和針對性幫扶措施,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防止邊緣人口致貧。
三要健全精神扶貧長效機制。深入開展“三講一評”感恩教育活動,持續開展最美脫貧戶評選和不良行為警示教育,全面推行“愛心超市”建設,強化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進一步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全面總結和宣傳脫貧攻堅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相對貧困群體為對象,積極探索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的政策體系和舉措,全力答好脫貧攻堅后時代與鄉村振興新時代的“時代之問”。
作者簡介:楊小成,中共吉安縣委常委。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