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有效化解當前疫情對扶貧產業的影響,破解扶貧產品滯銷難題,同時為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效,今年以來,上高縣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統籌多方力量,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唱響了全縣消費扶貧的“大合唱”。
扶貧產品找準來。為準確界定扶貧產品種類,上高縣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把具有明顯的帶貧益貧作用的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的品牌產品按照相關審批程序認定為扶貧產品,進入《上高縣扶貧產品目錄庫》進行線上銷售。把貧困戶自主(參與)生產的糧食、畜禽、蔬菜、禽蛋、干貨以及手工制品、加工制品等庫外產品由各地直接認定為扶貧產品進行線下銷售,堅持“兩條腿” 走路,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截至目前,上高縣共認定扶貧產品經營主體13家,認定入庫扶貧產品32種,有2383戶貧困戶自主(參與)生產農副產品,扶貧產品的來源得到規范,扶貧產品消費的針對性得到加強。
“我廠2019年被宜春市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每年可加工大米11500噸,廠里不僅吸納了5名貧困勞力做季節工,還以較高的價錢優先收購他們的稻谷,生產的四個系列大米這次被認定為扶貧產品,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榮譽,更加增添了我幫助貧困戶的動力……”。日前,上高縣富港精制米廠負責人劉水根在其大米通過扶貧產品認定后高興地說。
幫扶干部動起來。上高縣組織開展疫情影響產業扶貧情況監測調查,分戶分類摸排貧困戶當前積壓產品,建立滯銷產品臺賬,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并積極幫助貧困戶銷售渡過目前難關。比如縣扶貧辦加強與“菜安康”配送公司的溝通合作,由公司上門現金收購貧困戶生產的滯銷扶貧產品,搭建起貧困戶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該公司每天的食材配送銷售量達千斤以上;新界埠鎮灣溪村第一書記李海根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布扶貧產品銷售信息,幫助貧困戶黃唾德銷售滯銷肉鴨,引得鴨販紛至沓來,滯銷的200余只鴨子很快售罄,獲得收入6000多元,解除了黃唾德的一塊心病……如今幫助貧困戶銷售扶貧產品已成為該縣扶貧干部的工作常態,當做提升幫扶實效的一門“必修課”。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銷售滯銷積壓種養加扶貧產品價值336.5萬元,干部的幫扶作用得到凸顯。
宣傳媒體跟進來。為支持消費扶貧縣融媒體中心經常將各地貧困戶滯銷農副產品信息統一發布到“上高之聲”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推送,引起了受眾的高度關注,截至目前,該縣共發布產品信息3期,閱讀量達5000多次,參與購買扶貧產品的消費者積極性持續增長,有效解決了貧困戶扶貧產品滯銷難題。塔下鄉天山村貧困戶晏茍華種植蓮藕4畝有余,近5000斤白白胖胖的蓮藕因疫情影響“躺在”田里無人問津,他心急如焚。3月9日“上高之聲”及時把這一信息進行發布,吸引本地及南昌等地的愛心商販紛紛上門前來采購,僅10多天時間滯銷蓮藕就基本賣完,銷售額1萬余元。“想不到我足不出戶就有人主動來找我買蓮藕,這免費廣告的作用真是大啊,如果條件允許今年我還準備再多種一點……”,數著一沓沓鈔票,晏茍華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政府支持帶起來。上高縣充分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在各縣級單位預算中安排專門的扶貧產品采購資金,優先從《上高縣扶貧產品目錄》及貧困戶自主(參與)生產的產品中進行采購,各行業主管部門督促相關單位落實扶貧產品采購計劃,傾力參與消費扶貧 “六進”活動。縣教體局已組織縣內學校落實采購計劃400萬元,縣衛健委已組織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落實采購計劃60萬元,全縣發動各企業商會落實采購扶貧產品計劃150萬,各級工會組織在職工年度工會經費節日福利中安排30%的經費采購扶貧產品,共計350萬元。與此同時,全縣各鄉鎮和各定點幫扶單位還與貧困戶、定點幫扶村建立扶貧產品銷售幫扶機制,優先采購扶貧產品,拓寬定向購銷渠道。
社會力量幫起來。為擴大消費扶貧的影響,上高縣將結合結合端午節、10.17全國扶貧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各種節慶活動舉辦全縣扶貧產品展銷會,動員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進行扶貧產品的采購,奉獻愛心。同時,還探索在縣城大型超市開設扶貧產品公益專區、專柜,方便廣大市民采購扶貧產品。通過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鼓勵引導民營企業與全縣各村開展結對幫扶,采取訂單模式購銷扶貧產品,建立托底包銷的合作關系,帶動貧困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作者簡介:熊志華,上高縣扶貧辦公室。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