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華 許冬兵



“以前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不知道怎樣才能撐起這個家,是黨和政府的幫助讓我對生活有了信心!”說起自己的脫貧經歷,吉水縣阜田鎮振興村村民曾會蘭心存感恩。自2010年其丈夫因病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后,家庭便陷入極度貧困。是開發公益崗位、享受低保、產業幫扶等一系列幫扶措施,讓這個曾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家庭,實現了脫貧摘帽。曾會蘭的脫貧經歷是振興村貧困戶脫貧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振興村委在縣派第一書記李天星、縣駐村工作隊周貴平、謝瑋的幫扶下,堅持精準扶貧基本方略,通過抓黨建、抓產業、抓村風等,貧困發生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指標達到脫貧退出標準,于2019年底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振興村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振興路”。
強黨建,聚民更要聚心
振興村位于吉水縣阜田鎮西北部,距阜田圩鎮3公里。因歷史遺留問題,振興村原“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戰斗力不佳、向心力不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乏力,導致群眾間意見大、矛盾多。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干部是農村基層工作的領頭羊、帶路人,要扭轉落后局面,須從基層黨建抓起。縣派第一書記李天星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決心從黨建入手,通過抓實黨建工作,積極改善村組織的落后面貌。
經多方了解和群眾推薦,阜田鎮黨委通過民主推薦、組織測評,選配出了一名年富力強、有責任、敢擔當的支部書記;在駐村工作隊的推動下,振興村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選舉配齊配強了村“兩委”干部,選出了汶山、黎莊兩個大自然村小組長,并明確工作職責,振興村村級組織逐步得到健全完善。新班子組建后,不斷健全“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村級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組織觀念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不斷改善村部活動場所,添置新的辦公設施,安裝治安視頻監控。設施的改善和人員思想認識的提高,讓村級事務得到有效落實,辦事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極大地推動了村部工作良性互動,干部與村民的矛盾糾紛及信訪件逐步減少,村民有更多的精力發展生產,民心得到進一步凝聚。
抓細節,幫貧更要幫理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還能住進新房,過上這么好的生活。”現年41歲的山下自然村村民劉頭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因病喪失了務工能力,縣派駐村干部因人施策,啟動扶貧幫扶資金,引領他走出一條養牛脫貧之路。經他辛勤飼養,2019年賣出2頭,純收益達7000元;不僅如此,駐村干部與村委還幫助他落實安居扶貧政策,幫助他蓋了新房。
自基層黨組織完善后,李天星與扶貧干部一道,駐村指導,傾情幫扶,積極發揮村組織作用,對照脫貧標準,結合問題整改,注重細節,圍繞開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三大攻勢,在安居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保障扶貧、勞務扶貧、文化扶貧方面,堅持“辦事講程序,政策享受要清楚”工作要求,全村前后公示了享受安居提升7戶、危房改造2戶、教育扶貧8人、勞務扶貧交通補貼24人、公益性崗位安置6人等,做到了政策講明白、程序走到位、公示公告及時等。公正公平的做法,讓群眾猜疑少了,基層組織凝聚力增強了。村里還積極成立“愛心超市”管理評議小組,按季進行“愛心超市”積分評比,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助推鄉村振興。
興產業,輸血更要造血
“在家門口就業,既兼顧了農時與家庭,又能得到工分收入,我的心里很踏實。”作為產業扶貧的受益者,樓前自然村村民王禮福道出了對村產業扶貧政策的感激之情。他因病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村里安排他在機磚廠務工,每月能得到1300元的收入。
光給貧困戶送物送錢不是脫貧的長遠之計,產業扶貧才是長久脫貧之策,要想脫貧不返貧,興辦產業才是更好的出路。駐村幫扶隊與村兩委干部商議,要積極發揮鄉賢的作用,先從已有的機磚廠入手,通過壯大企業,安排更多的人就近就業。
機磚廠系該村致富帶頭人羅禮創辦,在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的幫扶下,機磚廠一路發展壯大,常年可提供25個就業崗位,月收益1200元至1500元,已有效帶動25戶貧困戶脫貧。機磚廠實行靈活機動的生產,讓務工人員做到農業生產與務工生產兩不誤。
針對村里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現象,為發揮土地經濟效益,村委決定將村里連片的耕地流轉出去。駐村干部與村委干部一道,走村入戶宣傳動員,征得村民同意后,成功流轉600余畝,給村民帶來了直接收益。此外,作為縣掛點單位的縣委政法委和縣稅務局各帶資6萬元,在駐村干部的幫扶下,積極發展現有的100畝井岡蜜柚、50畝光伏發電產業基地。明確產權和管理人員,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產業效益得到凸顯。兩個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為貧困戶增收1200元。
巧治理,新村更要新貌
“如今村村有了文化廣場、體育健身設施,成立了村級舞蹈隊還統一了服裝,每晚舞動鄉村,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了,非常感謝縣派駐村幫扶干部的辛勤付出。”振興村村民羅禮看到家鄉的變化高興地對筆者說。
脫貧不是終點,小康才是方向。為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駐村干部決心借助2019年人居環境整治秋季攻勢行動,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施鄉容村貌提升工程。通過大力宣傳,積極發動村民參與,在干部和村民的配合下,對殘垣斷壁、老式坑廁、破舊棚屋、違規搭建等進行全面拆除。全村拆除無人居住危舊房28棟近3000余平方米,清理雜草等垃圾近100立方,村風村貌得到顯著改觀。
同時,針對村民矛盾多、愛上訪的現狀,駐村工作隊與村委有針對性地開展排查、走訪,找到矛盾糾紛焦點和社會安全隱患,通過上門調解和做思想疏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6件,消除安全隱患2起,矛盾糾紛和信訪量逐漸減少了。
在全面鋪開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好各村小組建設的文化場所或健身廣場,組建村級舞蹈隊,邀請縣文工團、縣老年大學等藝術團隊入村表演指導。得到專業人士指導的村級舞蹈隊隊伍不斷壯大,晚間鄉村處處載歌載舞,營造了民風淳樸、風清氣正的鄉村環境。
如今行走在振興村,看到的是村道巷道暢通有序,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禽畜分離,人居環境得到大改善,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
作者簡介:郭建華,吉水縣委宣傳部;許冬兵,吉水縣扶貧辦公室。
責任編輯: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