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晶
摘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消費行為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與投資和出口相比,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較為深遠。具有農業大國之稱的中國,農村人口總數已經超出國家人口數量的50%以上,因農村的消費實力普遍偏低,致使我國的消費金融發展長期受限。相關資料顯示,在2017年,我國人均消費金額已經超出1.7萬元,但農村區域人均消費僅為1萬元,在消費數據上的差異明顯,可見農村消費能力偏弱,是制約農村區域消費金融發展的直觀因素。在長期的發展中,為提升農村消費水平,采取了多種刺激消費措施,從農村消費狀況來看,其消費水平增長緩慢。基于此,文中對新形勢下,農村消費金融發展轉型升級的建議展開研究。
關鍵詞:農村;消費金融;發展轉型
我國農村的人口占比較大,且與城市相比具有更廣茂的土地資源,之所以經濟水平發展緩慢是由于部分村落地處偏遠區域,信息化水平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這嚴重的限制了農村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在近些年,農村消費金融水平有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城市消費金融的發展相比,還相對滯后,這與農村的消費觀念存在密切的聯系。農村消費金融在全國消費金融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必定會危及全國的消費金融發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農村消費金融的轉型與升級。
一、新形勢下進行農村消費金融轉型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消費觀念根深蒂固
勤儉節約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之一,一直被延續至今。尤其是一些經歷過建國初期貧困生活的老一輩人,節儉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常態,消費思想較為滯后。直至今日,農村區域還以這種消費觀念為主,這無疑會影響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對消費金融產生一定影響。受到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農村的消費積極性不高,除去基本的生活消費外,很少有額外支出,大部分農村家庭均選擇將資金儲存于銀行中,這對于農村消費金融的轉型升級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挑戰[1]。
(二)消費金融服務水平偏低
與城市相比,農村消費金融的發展相對遲緩,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也相對稀少,致使其難以與當前的時代接軌。各地方政府為了促進農村的消費增長,盤活消費金融市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最為典型的就是家電下鄉以及以舊換新等惠民活動。實際推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存在資金投放力度過小的問題,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實際需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農村方面消費金融水平的提升。另外,在農村的金融服務機構較少,據調查顯示,現階段,仍有部分農村區域未配備齊全的交易場所,金融機構的種類較少,并未全面覆蓋,且部分銀行機構在農村的資金投入較少,還存在僅支持存錢,不支持取錢的狀況,對農村的消費金融市場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三)有關消費金融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消費金融類產品與傳統的消費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消費金融類產品的風險相對較大,所以通常需要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安全保障。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滯后的經濟發展必定會導致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的落后[2]。同時,農村的消費觀念過于傳統,農民的生活質量普遍不高,在面臨不穩定的工作時,還會存在難以維持生計的現象。為此,消費金融的風險問題很有可能對農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國在消費金融領域中的法律條款很少有針對農村消費金融的法律法規,致使農村方面的消費金融風險更大,這也將成為限制農村區域消費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農村消費金融服務水平低下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得全國范圍內的消費金融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當前,互聯網已經逐步覆蓋全國,農村區域也已經基本實現了互聯網技術的覆蓋。在網絡的支持下,農民得以與外界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對于消費金融市場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農村與城市的消費金融市場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服務標準方面。城市區域的金融服務基本已經實現標準化,相對來說,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較高。農村區域的消費金融機構服務流程并未得到有效規范,長期存在服務效率和質量雙低的現象。即便是農行也未有完善的金融服務機構,貸款利率呈現出逐步增長的趨勢,致使消費金融市場活力降低。
二、新形勢下促進農村消費金融發展轉型升級的建議
(一)做好消費金融知識宣傳,轉變消費觀念
為了改善當前農村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首先,需從轉變農村的消費觀念方面入手,讓其認識到當代的社會現狀,使其了解到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不會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出現食不果腹的問題。與此同時,加大對消費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農民對消費金融的認識。通過宣傳消費金融流程以及國家推出的法律保障,來增強農民參與消費金融活動的積極性。此外,也可以強化法制教育工作,促進農村消費機金融環境的良性發展,為農村消費金融的轉型與升級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政府方面加大投入,健全農村消費金融機構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增強了農村的信息傳播效率,也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此種背景下,為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進一步提升消費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水平,政府方面需要加大對農村消費金融的投入。考慮到資金投入不足是影響金融市場運作的關鍵因素,政府方面需加大財政撥款力度,用于彌補市場運作中資金不足的狀況。此外,也可倡導當地的家電行業積極參與到消費金融市場活動中。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減輕財政經濟壓力,對于增強農村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也具有積極作用。為給農村消費金融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也可加強農村區域的消費金融機構建設,盡量保障金融機構種類的全面性[3]。當銀行方面的資金出現問題時,可通過推行優惠政策的方式促進資金流通率。總之,政府的支持是促進農村區域消費金融轉型與升級的重要保障。
(三)以消費金融市場發展需求為導向,健全法律體系
從前期的消費金融發展狀況來看,其自身所處的環境是影響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力是決定市場發現環境的主要內容。我國既有的法律條款缺乏針對性,難以對金融市場環境形成有效的約束,這無疑會阻礙消費金融的發展。為改善此類發展現狀,不斷完善消費金融市場環境,可從法律層面入手,結合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強化法律法規的監督和約束力度,營造健康、友好的市場環境。
雖然當前的農村登記人數遠超城市,但隨著年輕一代進城務工,農村實際的居住人口大量減少。因此,政府方面在辦公過程中,自動簡化了辦公流程,辦公流程不規范,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此種狀況下,也會影響到當地的消費金融市場發展規范性。為了規范農村區域辦公流程,提升消費金融活動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當地政府需結合自身的消費金融發展狀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法律規范,加大對消費金融活動行為的監督力度。對于那些違規操作的現象,加大懲戒力度。具體而言,可分別從經濟處罰和政策處罰方面入手,爭取形成規范安全的消費金融市場,從而保證農村消費金融轉型升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實現農村消費多元化
一直以來,農民都存在貸款困難的問題,部分人為了保障資金的正常周轉。被迫與高利貸交易,這將嚴重擾亂消費金融市場的秩序。為促進消費金融的健康發展,政府方面需要積極深入基層,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的問題。現階段較為常用的措施為,拓寬資金流動渠道,主要方法為,加大投資引入,利用其他行業來促進當地的市場經濟流通,以此達成增強消費金融市場活力的目標。也可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的方式,實現消費金融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尤其需要關注消費金融的活動流程,以免在交易過程中,由于交易流程不規范,影響整個消費金融活動的開展。對于農行隨意增加費率的現象,也可通過規范利息分類的方式,協調農業與消費金融的發展,形成農業經濟與消費金融共贏的發展局面。
我國農村經濟在總體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農村方面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我國總體的經濟發展勢頭也就會更好。一直以來,農村方面的消費金融市場均處于滯后的狀態,已經成為危及我國整體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也需要不斷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有效的監管,優化市場環境,為消費金融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另外,因農村區域的經濟水平普遍偏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進行消費金融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時的資金需求量較大,這為政府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壓力。針對此類問題,可以實行政企聯合策略,讓當地發展較好的企業也參與到消費金融活動中,創造出更多優質的消費金融產品,供農民選擇,還需要做到對市場環境的有效監督,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約束消費金融市場行為,為農村消費金融的轉型與升級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文娟.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風險管理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4):62.
[2]黃蕊,周航凱,姜麗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9(6):73-75.
[3]李卓.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費金融創新發展研究[J].北方金融,2019(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