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但考驗著我們國家的社會治理,也考驗著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工作,考驗著我們的窗口服務單位那一句“服務公眾美好出行”究竟是真的入腦入心,還是僅在嘴上說說。
最近,很多人都在喊“湖北加油”“武漢加油”,其實我更想對湖北同胞們說一句:“你們受苦了!”病毒肆虐,封城隔離,疾病的折磨,親友的亡故,感染的恐懼,復工的困難,生活的壓力……凡此種種,我們看了許多,雪上加霜的,還有從疫情暴發至今從未停止過的來自周遭的各種歧視。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一湖北籍男子在某省服務區公共衛生間看到兩個隔間門上貼著醒目的“湖北籍廁位”標志,感覺“很受傷”。據介紹,該服務區還在停車場專門劃出了“湖北籍車輛停車位”。隨后,有網友跟帖發出照片稱,在其他服務區,除了“湖北籍廁位”,還看到了“湖北籍專用水龍頭”……
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是既不長腦子又不長心的表現。我作這樣的評價是有依據的,首先,這種行為沒必要。在全國“一盤棋”的抗疫部署下,武漢封城,整個湖北一度與“封省”無異,從中央到地方,從省界交通到小區門崗,從身份證明到健康碼……能到達外省服務區的湖北籍人員,要么是沒在故鄉過春節的“湖北省外的湖北人”,要么是“過五關斬六將”,經過無數檢測環節和正規手續被放行,正趕往各地復工的人,對于他們,有什么必要非追到廁所里去給人家添堵?
第二,這種行為沒依據。在各類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指導意見中,有誰見過哪一條規定是專門針對某一籍貫人群制定的?上述服務區所在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明確告訴記 者:從未要求該服務區這么做。由此可見,此舉是服務區經營 管理者“靈機一動”的“自選動作”。按照這種邏輯,出于目前的防控需要,在北京、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是不是需要設立“美國廁位”“日本廁位”“意大利廁位”?如果是,這和當年令人切齒的“華人與狗禁止入內”有何區別?
幾句閑言絮語,隨風遍滿東南;
不算文思所及,見笑各位看官。
數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盞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閑。
第三,這種行為沒作用。當事人告訴記者,盡管該服務區張貼了“歧視標志”,但事實上并沒安排專人對進出人員身份進行區分管理,湖北籍車輛還是隨意停放,去上廁所也沒有工作人員核查籍貫。當地衛建委也表示:服務區沒有權力實行實質性的人員管控。退一步講,就算真基于防疫需要,難道僅靠兩個貼著標志的廁位、幾塊薄薄的門板,就能阻斷糞口傳播途徑、防范病毒感染嗎?有本事就給湖北同胞單獨蓋一間專用廁所,也算咱服務區盡心盡力了。現在搞一系列既沒作用又讓人不舒服的“擺設”,意欲何為?
第四,這種行為沒水平。既缺乏管理水平,也缺乏服務水平,它體現為沒情商、沒溫度、不公正、不人性、不科學……平心而論,這樣的地域歧視,在任何地方都不該發生,也不該被容忍,尤為不能容忍的是,它竟然發生在“人民交通為人民”的窗口服務單位。我就想問一句該服務區的管理者,難道湖北人民不算人民嗎?作為窗口單位,服務區“不隔離病毒專隔離愛”,帶頭向顧客亂開“地圖炮”,簡直愧對名字里的“服務”二字。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因為歧視只會制造對立和傷害,沒有人能永遠站在“歧視鏈”的頂端。我們義正言辭地痛斥美國某些政客用“中國病毒”來惡心我們,又怎么忍心用“湖北籍廁位”去惡心那些剛剛遭受過巨大苦難和傷痛的同胞?
病毒是我們的敵人,湖北人是我們的手足。我們知道,疫情終歸會被趕走,但偏見和歧視呢?消除它們,還要用多久?我們喊著一聲聲“湖北加油”的口號,具體要怎么加?我想,不妨先從不歧視開始。